新生兒第2周成長特點
現(xiàn)在寶寶還是那么小,小到任何事情都需要身邊的人幫忙。從現(xiàn)在開始,你就要照看好寶寶的生活起居了!開始可能有點困難,不過,但熟練以后會很有成就感哦!
寶寶的眼里只有你
天生的近視眼
現(xiàn)在你的寶寶看東西還是模模糊糊的。小寶寶天生是個近視眼,只能看清眼前20~25厘米左右的東西,所以只有當你緊緊抱著他時,他才能看清你的臉。
如果寶寶一開始沒看你的眼睛,你也不必擔心,剛出生的寶寶可能會更注意你的眉毛、劉?;蚰阏趧拥淖彀汀T谠伦永?,寶寶漸漸認識你了,就會更愿意跟你眼神交流了。研究表明,相比其他圖案和顏色,剛出生的寶寶最喜歡看人的臉。其次就是對比鮮明的東西,比如國際象棋棋盤那樣的黑白格子。
多讓寶寶看看你
要多離寶寶近點兒,讓寶寶好好看你的樣子。當你或你的另一半給寶寶喂奶時,慢慢地把你的頭從左晃到右,看寶寶的眼睛會不會跟著你走。這種練習有助于鍛煉寶寶的眼部肌肉。如果寶寶看你的時候有點兒對眼,也不要大驚小怪,對于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在第1個月左右眼神游移或有點兒對眼是很正常的。
對光線很敏感
小寶寶對光線很敏感,而且能夠分辨立體的東西。當你拿個東西貼近寶寶的眼前時,你會發(fā)現(xiàn)寶寶會眨眼。
喂養(yǎng)問題
怎么知道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餓了?
如果你是母乳喂養(yǎng)的,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寶寶是不是吃飽了,因為這個時候的寶寶多半總是顯得很餓。寶寶大概確實很容易餓,因為他兩三個小時就能把母乳消化完了。
你可以通過一些跡象來判斷你的寶寶是不是吃飽了,比如:
1. 喂完寶寶以后,你的乳房是不是空了,感覺更軟了;
2. 寶寶的皮膚是不是結實、顏色好,按一下能彈回來。如果寶寶脫水了,按壓他的皮膚時,皮膚會有個小坑,過一會兒才會復原;
3. 寶寶的體重和身長是不是都在增長;
4. 喂奶時能不能聽見寶寶吞咽的聲音(房間里要安靜才行);
5. 寶寶拉的大便是不是黃色的或一天拉幾次深色大便;
6. 寶寶是不是一天至少要換五六次紙尿褲,或者七八次布尿布。
如何判斷寶寶長得慢是否正常?
不管你是母乳喂養(yǎng)還是給寶寶吃配方奶粉,別忘了每一個寶寶成長的速度都不一樣,而且到了一定時候,寶寶長大的速度都會放慢。另外,如果你的寶寶出生時比較大,可能長得就會稍微慢一點。
如果你的小寶貝基本上按時達到了他的各個成長里程碑,跟你相處融洽,而且各方面都挺健康愉快的,那他就應該長得不錯。但如果定期稱體重發(fā)現(xiàn)你的寶寶成長的速度不夠快,可能就是沒有吃好,或者營養(yǎng)吸收不好。
排便狀況
一開始,剛出生的寶寶排出的是粘稠、墨綠色的胎糞,這是他還在媽媽的子宮里時腸道積累的東西。當你的寶寶開始吃奶,并排凈胎糞后,他的大便就會開始變成黃色。不過,如果你是母乳喂養(yǎng),寶寶大便的顏色會隨著你吃的東西而變化;如果是吃配方奶,則會隨著吃配方奶的數(shù)量和種類而變化。另外,寶寶大便的顏色還跟寶寶體內(nèi)水分的多少有關。
剛出生的寶寶每天可能要大便8~12次之多,但只要他每天至少能大便一次就應該是正常的。如果是母乳喂養(yǎng),寶寶的大便會比較稀軟,有點像拉肚子的大便。
行為發(fā)育
在這么小的時候,寶寶就能本能地認識人臉和表情動作,有時甚至能夠模仿。你可以試試湊近寶寶的小臉,伸幾次舌頭或揚幾次眉毛,然后看看寶寶會不會模仿你的動作。
即使你的寶寶現(xiàn)在還不能模仿你的表情,他也在仔細觀察,并且在學習。就算你逗了寶寶半天,他好像一點兒反應也沒有,你也不用著急。寶寶可能只是困了或累了,需要休息一會兒。
多讓寶寶趴
小寶寶每天睡覺時間很長,為了減少嬰兒猝死綜合征(SIDS)的風險,最安全的睡覺姿勢就是平躺著。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他醒著的時間會越來越多,當寶寶醒著的時候,要讓他多趴趴。寶寶每天都應該趴一會兒,這樣有助于加強他的頸部肌肉。所以你應該從現(xiàn)在起,就讓寶寶逐漸習慣趴著的姿勢,否則等寶寶長大一些后,可能就不愿意趴了。
有時候,寶寶呼吸時會發(fā)出呼哧呼哧的聲音,這可不是寶寶感冒了,這是因為空氣中的灰塵和一些絨毛阻塞了寶寶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寶寶在努力地呼吸發(fā)出的聲音。可以用小棉簽沾點嬰兒油幫寶寶清潔鼻腔,但是動作一定要輕柔,以免傷到寶寶。
和寶寶一起玩
與寶寶親密接觸
游戲目的:增加媽媽與寶寶之間的情感交流
游戲方法:在洗澡前后或換完尿布后,將寶寶平放在床上,邊和寶寶說話,邊給寶寶從肩到手撫摸雙臂,從腳到臀部撫摸雙腿,然后從上到下摸摸胸。摸摸寶寶的臉蛋、眉毛、額頭、小眼睛、小鼻子,并伴隨著“寶寶真乖”、“揪揪小鼻子”等語言。然后把寶寶抱起來,用手撫摸寶寶的背部、頸部和頭,按這樣的步驟撫摸寶寶的全身。
請記住,發(fā)育指南只是參考,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
所有的寶寶都是獨特的個體,在生長的過程中他們會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達到每一階段成長的目標。所以我們的指南只是一個參考的指南,如果對寶寶的發(fā)育有任何問題,一定要尋求醫(yī)生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