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在舞臺上會扮演一定的角色,以此在社會性的互動中,表現(xiàn)和粉飾自己。也可以說,是一個人與其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為粉飾及相應的心理狀態(tài)。家庭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是一個社會小舞臺。所以,爸爸媽媽既有其相對應的社會性角色,也有其先賦角色。如果不能進行適當?shù)淖儞Q,家庭教育一定出現(xiàn)問題。

所謂角色,是個體與其設(shè)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為方式及相應的心理狀態(tài),包括權(quán)利、義務和行為模式。它是對特定地位的個體行為的期待,是社會和家庭得以形成的基礎(chǔ)。但是,每個人的角色不是唯一的,也就是說,一個人一定是有多重角色的。比如,你在單位你可能是領(lǐng)導或員工,在家里則可能是兒子、丈夫、父親等。

不同的角色必須有不同的行為方式,假若一個人不能隨時調(diào)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總是按照一種模式,或沒有選擇正確的角色,那你的工作、母子、夫妻、父子等一系列關(guān)系,一定會碰壁的。比如建立在先天因素基礎(chǔ)上的先賦角色:父母。父母在家庭關(guān)系中有特定的地位,同時有相應的行為模式,是要按照社會對于父母角色的要求和期望來做。

現(xiàn)在的父母,許多在工作環(huán)境中,具有很好的工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不僅能按照要求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務,甚至還有能力超額完成。所以,作為一個社會性角色來說,家長都是比較成功的,能很好地駕馭自己的工作,對工作環(huán)境能有效的掌控并成為主人。就算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也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自控能力。因此,此時的父母是一個較自信的人。

當父母回到家里,雖然看見自己可愛的孩子,內(nèi)心充滿歡喜。可是,當遇到“小祖宗”發(fā)脾氣、哭鬧,或是孩子入學后成績不理想,整天還貪玩,甚至是孩子撒謊、偷東西的時候,氣就不打一處來。如果講道理、責罵、訓斥不管用,就會擎起棍棒。此時,許多父母難于在孩子問題面前保持控制,表現(xiàn)出是一個很不自信的人。

至于原因,是目前許多父母,并沒有有一個正確的角色和對應的地位:

第一,未從自己父親身上學到如何做“父母”。許多職業(yè)和工作,上崗之前都需要進行培訓,但好像“父母”職位卻沒有相關(guān)學校。實際上,孩子從出生到自己生育孩子,就一直是在和自己的父母學習做“父母”。但如果在這個階段中,由于各種原因,比如自己的父母做的不好,或因除了學習被家長包辦了一切,現(xiàn)在的父母沒有學會做“父母”。

所以,這些父母自然現(xiàn)在對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做父母。如果此時再不知道學習,就會被一些生活所纏繞,難于做父母的甜蜜,甚至還會工作忙而“丟掉”了孩子,把他們交給祖輩進行撫養(yǎng)。這實際上,是讓自己的孩子重復自己走過的“道路”??墒牵磥砟愫⒆影阉麄兊暮⒆右步唤o你的時候,你能像你自己的父母那樣,照顧你的孩子?

第二,角色沒有及時變換。有些父母,也不是沒有從自己父母身上學到怎樣做父母,只是這些父母在社會上的角色很成功,經(jīng)常受到各方面的贊許。可問題是,相當多的父母往往帶著工作場合的角色裝扮,不能及時轉(zhuǎn)換自己的角色,一點“妝”都沒有卸就回到了家里。于是,把家人和孩子當成同事,居室成為工作場合。

這樣的結(jié)果,由于角色要求的巨大差異,面對的對象還是思維不成熟的孩子,依然按照職場的角色來行使權(quán)利和為人處事,則必然造成矛盾。這種極不協(xié)調(diào)的角色和場景的沖突,使父母感到別扭和不順手,經(jīng)常就會因為極小的事情而發(fā)生爭執(zhí),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稍微不聽話或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會對孩子訓斥和責罵。

第三,潛意識中不想扮演“父母”角色。養(yǎng)孩子是一個極其漫長、非常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工作,而且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看到真正的成績。父母不僅要給孩子愛和關(guān)心,還要在無私的幫助下引導他們長大成人,這樣孩子才能有良好的人格。同時,父母還需要為孩子未雨綢繆,在將來孩子進入競爭激烈的社會,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正是由于做父母太辛苦、太操勞了,許多家長就在看到孩子“問題”的同時,感到無窮無盡的“煩惱”,會失去耐心和變得煩躁,甚至還影響到夫妻關(guān)系。當自己的“管教”起不到作用,且和其他孩子相比,自己孩子幾乎是沒有能拿的出手的地方,于是明顯的挫敗感和失望油然而生,故發(fā)自內(nèi)心地不想再承擔父母的責任。

第四,沒有扮演正確的角色。許多父母該扮演的角色不做,而去扮演一些不屬于自己的角色。比如家長應該是父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養(yǎng)成良好習慣和遵守界線,未來如何做一個“父母”,可是這些家長卻承擔并不內(nèi)行的知識學習“老師”,并替孩子做出本應該是孩子自己做出的決定。其結(jié)果,形成了家長“教”得越多,孩子越抵觸。

所以,盡管父母為孩子付出很多,但不懂得兒童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特點,以及教學的方式方法,在過于注重孩子學習和強行把自己的愿望加到孩子身上的情況下,成為一個令孩子討厭的“監(jiān)工”和“保姆”,也造成孩子出現(xiàn)諸如磨蹭、愛發(fā)脾氣、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出現(xiàn)。這也是許多家長感覺“父母”難當?shù)脑蛑弧?/p>

第五,過分扮演保姆角色。許多家庭,為了孩子能成龍成風,從幼兒園開始就包攬了孩子一切,成為應試教育的陪綁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為“保障”孩子的學習,替孩子做了許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孩子的意見完全沒有得到重視和尊重。在忽視了孩子意志的同時,也壓扁了孩子的上進心,同時也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

父母這種想替孩子成長的包辦方式,很難讓孩子學會自理自立。別以為孩子長大自然就會做了,孩子小時候不能養(yǎng)成良好習慣,大了也不可能有。家長這種溺愛,實際是剝奪了孩子生存的能力和成長的快樂。要知道,溫室里面的小樹,是永遠長不出參天大樹的。所以,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教育,這才是父母應承擔的角色。

第六,不善于扮演孩子的玩伴角色。現(xiàn)在孩子許多都是獨生子女,加上居住條件比以前封閉的多和社會的安全問題,使得孩子幾乎沒有玩伴。就算有玩伴,由于時間、距離等原因,也不能使孩子經(jīng)常在一起玩。但嬰幼兒最大的樂趣就是玩,可玩就需要玩伴。所以,當孩子在家的時候,父母只有要隨時成為孩子的玩伴,和他們一起游戲。

問題是,對一個成人而言,不僅感覺孩子玩的太弱智了,還想和自己的朋友有一些成人的娛樂,所以對孩子這種高度重復的游戲,實在是沒有興趣。這樣的結(jié)果,使父母高高在上,很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需要,同時也不能掌控和調(diào)節(jié)孩子的情緒。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家長不想陪伴,而等到青春期父母想和孩子交流,又怎么能了解自己的孩子?

父母角色學習以及角色扮演,了解與父母角色相關(guān)的權(quán)利、義務和角色規(guī)范,直接影響到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形象,并進而影響家庭教育的效果。所以,父母在家庭中,不僅是生理意義上的父母,更應該正確顯示自己的角色屬性。在孩子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場合,父母根據(jù)孩子的需要來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以適應孩子的不斷成長的需要。

所以,父母在家庭中要學會類似川劇中的變臉一樣,隨時變換自己的角色。比如一個父親,在自己父母面前,就是兒子,在妻子面前就是丈夫,在孩子面前就是父親。但是,在和孩子玩的時候,就需要變換為玩伴,在和孩子聊天或交流的時候,就需要變成朋友了。如果父親不能隨時變換,而只保持一個角色,問題一定會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