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們的漢語相比,英語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隨著時態(tài)不斷變化的動詞形式。以過去時為例,漢語只有用一個“了”或者“過了”就可以表示,如“我吃過飯了”。但英語必須以“I had a meal”或者是“I have had a meal”來表示。因此,英語中,我們往往要根據(jù)事件發(fā)生的時間來判斷句子時態(tài),從而確定句子謂語動詞的形式。一般而言,一般過去時表示過去時間。主要用來:

1. 表示在特定過去時間中一次完成的動作或一度存在的狀態(tài):

??I went to Beijing?last year. 我去年去了北京。

2. 表示過去的習(xí)慣動作:

??He worked in a factory all his life. 他在工廠工作了一輩子。

然而,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想當然地認為,只要句子是過去時,是不是表明該事件就發(fā)生在過去?其實不然,過去時還可以表示現(xiàn)在時間和將來時間。主要用于以下情況:

1. 表示委婉語氣:

??Could you help me? 你能幫我嗎?

2. 表示主觀設(shè)想:

??1)用在It’s time..., I wish...和I would rather 后的that 從句中:

??? It is time?you went to sleep. 到了你睡覺的時候了。

????I wish you lived with us. 我希望你跟我們住一起。

????I would rather you were not here now. 我寧愿你現(xiàn)在不在這兒。

?2)用在某些條件句中:

??? If I had enough money now, I would buy you a computer. 要是我現(xiàn)在有足夠的錢,就給你買臺電腦。

??? If only he passed the exam. 要是他通過了考試就好了。

由上可知,在表示語氣委婉或者是與事實相反的主觀設(shè)想時,必須用到過去時態(tài),即使句子中的事件并不是發(fā)生在過去,而是發(fā)生在現(xiàn)在或者是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