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禮儀微覽:距離產(chǎn)生美
滬江小編:禮儀就好比你的衣服,不穿衣服不能出門,不懂國際禮儀也就無法在全球通行,更不用說有效的社交。本節(jié)目旨在通過微視角幫助大家了解積累國際禮儀點滴,去審視一些常見的但又經(jīng)常會容易忽視的問題。
按照國際禮儀的說法,人們在交往中,實際上有這樣一些不同的距離:
第一種距離,是私人距離。
私人距離,又叫親密距離。一般是半米或小于半米,準確地講就是半米之內(nèi),乃至無窮接近。這些對象主要是家人、朋友和戀人,換一個人恐怕就不行了。在歐美國家,即使是同性,如果兩人不熟,離得這么近也容易產(chǎn)生誤會。在中國,如果兩個女同學關系不錯,在宿舍里就有可能兩個人擠到一張床上說悄悄話。這在歐美很罕見,搞不好會被別人說是同性戀。
第二種距離,是交際距離。
交際距離,又稱為常規(guī)距離,是在一般性人際交往中,或站或坐或立或行時和外人保持的正常距離,半米到一米半之間。俗話說的一步之遙,不近不遠。離得太遠,有排斥和抵觸的心理。離得太近,侵害別人的私人空間,讓別人感到壓抑和不快,這是常用距離。
第三種距離,是禮儀距離。?
它就是向別人表示尊敬的距離,又叫做敬人的距離。一般是一米到三米之間的距離。
比如一個標準的會議廳,主席臺和第一排的距離大概就是這個尊重距離。有意拉開距離,距離產(chǎn)生美感和尊嚴。如果主講者和演說者離第一排的人太近,采用親密距離和常規(guī)距離,如果說話時聲調(diào)突然一變,慷慨激昂,吐沫星子有可能噴出來,離得太近的人可能會被濺一臉。有三米左右的距離,大概就不會產(chǎn)生這種問題了。
第四種距離,是公共距離。
公共距離指的是三米之外。這種距離在國際社會又叫做有距離的距離,實際上是指在公眾場合,跟陌生人應該保持的距離。這一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