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如何“制造”論文
聲明:本文僅鼓勵大家進行科研的嘗試,希望能夠真正參與學術(shù)研究,并提升自身研究背景?!爸圃臁倍植⒎恰按种茷E造”,我們不可急功近利。大部分出國的朋友都是去做學術(shù)研究,只有真正掌握研究的方法才能在國外生存。
論文,在出國申請中是很重要的因素。雖然對于本科生而言,很難有高水準的論文,但如果有一篇或更多的有一定檔次的論文,必然會增加申請的籌碼。《太傻十日談》中“太傻”就非常強調(diào)學術(shù)背景的打造,因為這正是核心競爭力。哪怕是申請的最后一刻,在學術(shù)上的努力都是有價值的。
沒有論文怎么辦?制造。
我們可能會面臨兩個問題:
1.缺乏學術(shù)訓練,或者沒人指導,難以產(chǎn)生new idea
2.不夠時間,很快就要申請了
對于第1個問題,首先要走出一個誤區(qū):認為論文一定要具備很有價值的idea。Microsoft的Simon Peyton Jones在How to write a great research paper的講座中指出了一個謬論:You need to have a fantastic idea before you write a paper. 而事實上,也正如他主張的,write a paper about ANY IDEA, no matter how weedy and insignificant it may seem to you.
撰寫論文的目的就是為了學術(shù)交流。看一篇論文有無價值,就要看它的idea是否對同行有啟發(fā)。有啟發(fā)就有意義,而不是一定要多么新的idea。
我一個朋友,不久前發(fā)了一篇論文。論文描述了他使用別人提出的一種方法求解一個實際問題,但結(jié)果很不理想,于是他詳細地分析了不好的原因。這篇論文沒有提出什么新的方法,但對于結(jié)果不好這個現(xiàn)象的分析就對同行(至少是審稿人)有所啟發(fā)。
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綜述類的論文,描述了一個領(lǐng)域的研究進展。又如,一些論文探討了某個算法的參數(shù)設(shè)置。這些論文可能幾乎沒有new idea,但它對研究人員是有價值的。
一項研究工作,再小,如果別人沒做,而你做了,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就有一定的意義。例如,你用別人研究交通阻塞的方法來研究大學食堂擁堵現(xiàn)象,得到了若干有益的結(jié)論,就是一篇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的論文。
所以,“制造”論文并不很困難。
再看第2個問題。當你把材料寄出去的時候,那只是申請的開始,此后的幾個月,你都將做出不懈的努力。你也有足夠的時間提升學術(shù)背景,而且這些時間一定值得付出。
那么,如果寫論文,該選擇什么研究方向呢?
如果你還沒有向往的研究方向,可以從5個方面考慮:
1. 容易入手的。什么方向容易入手?中國人做的多的方向(我沒有貶低的意思)。因為,我國有很多研究人員,他們喜歡看似容易的、低成本的、同時又被國際同行認可的研究方向。
2. 較新的。很成熟的研究方向上要創(chuàng)新很難。較新的方向往往是國際的研究熱點,會議和期刊都比較多。
3. 短期有成果的。找一個小的研究點突破即可。
4. 適用面廣的。這樣,你的研究可能對于未來的導師有價值。基礎(chǔ)性的研究比較困難,而應用型研究則相對容易。比如你可以研究一下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因為它可以應用到很多的實際問題中。即使將來申請非計算機專業(yè),這方面的研究對導師也相當有吸引力。
5. 能夠與自己專業(yè)結(jié)合的。我一化學專業(yè)的同學,就將人工智能的方法用于化學反應建模之中。
選定了方向之后,需要閱讀該領(lǐng)域的一定數(shù)量的文獻。研究需要積累,一蹴而就不太現(xiàn)實。
研究最好能夠找到更多的人合作,找2~4人為宜。我所參與的團隊就由3個同學組成,我們定期會有計劃和討論。通過合作的方式,每個人只需要看一部分文獻,并且,交流之中很容易產(chǎn)生火花。團隊具有明確的分工:一人專做實驗;一人專寫論文初稿;一人專門修改論文和排版。這樣就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出國的學生很多,我們不應該孤軍奮戰(zhàn),而是充分合作,提升競爭力。
在國際上發(fā)表論文有2種方式:會議和期刊。會議評審周期短,評審也相對寬松,主要看idea是否有價值。不過會議的收費比較高,3000~4000元(計算機類)。而且有部分會議很嚴格,要求作者必須去開會。期刊評審周期長,評審嚴格,對idea的價值,研究工作的完整性、嚴謹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很多期刊是不收費的。對于快申請的朋友,投國際會議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不去開會的話,建議少發(fā)幾篇。多次不開會對你可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上面我的都是國際性的會議和期刊。國內(nèi)期刊會看重研究者的學歷、職稱和科研基金,所以對于本科生,如果沒有導師支持,要發(fā)表較高檔次的國內(nèi)期刊的難度并不低于國際會議。
在你申請的時候,可能有些論文accept了,有些仍然under review。你在陳述研究成果時,可以將論文分成兩類:published or accepted和under review。如果你投了很高檔次的期刊(如IEEE Transaction),即使沒有accept,能寫在under review里面也是很有影響力的。
為論文而論文,是不對的。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無奈地面臨著“為論文而論文”的困境:出國需要論文,畢業(yè)需要論文,老師評估需要論文,基金審查需要論文…
其實,“為論文而論文”也是合理的,關(guān)鍵在于心態(tài)。論文應當作為一種科研的驅(qū)動力,鼓勵我們思考、研究、撰文、交流,目的是真正培養(yǎng)研究的能力。Simon Peyton Jones在How to write a great research paper的講座中認為,過去對撰寫論文的模式的理解是:idea , do research, write paper. 而他認為更好的模式是:idea, write paper, do research。因為,這種模式有3個好處:
1. 迫使研究工作更加清晰,更加有針對性
2. 明確哪些是我們未知的
3. 為與他人交流敞開了大門:歡迎他人對研究工作的審核、評論及合作。
綜上所述,我們在“制造”論文的時候,是要創(chuàng)造,而不是制造垃圾。所以,一定要懷著嚴謹?shù)膽B(tài)度,恪守學術(shù)道德。我們不是純粹為了論文,重要的是體會研究的過程,增強學術(shù)背景。當然,盡量寫出高檔次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