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月談孩子教育:撤掉祖輩保護傘要先改變態(tài)度
按:本文是對《實戰(zhàn)模擬:孩子飯前在吃零食》的總結。感謝各位朋友的參與,很多評論寫的非常好,對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幫助,故本文摘抄了不少內容,謝謝啦!
場景:假設你有一個學齡左右的孩子。某天你正在做飯的時候,時間稍微比平時晚一點,你突然發(fā)現孩子在吃點心。于是,你對孩子說“馬上就要吃飯了,不要吃了”,可孩子卻說是姥姥或奶奶已經答應了,非要吃不可。對此,你會如何說和如何做?
井中月解答:
雖然說自己孩子自己帶是最好的,可許多父母由于各種原因,會讓老人幫忙照顧孩子。理論上,如果老人能認同正確的育兒理念,且勞累了一天的父母,下班后能打起精神自己帶孩子,也不是不可以的。如果孩子父輩和祖輩有較大的育兒方式,那麻煩也就來了!參見《孩子3歲前不建議讓祖輩撫養(yǎng)》。
祖輩由于自己是養(yǎng)孩子的過來人,自認為有許多的道理,在教育孩子方面比父母有經驗。另外,祖輩大都進入更年期,隨著變老,對兒女的控制力減弱,共同語言也減少,智力和心理會童稚化,在脾氣上相對比較固執(zhí),逐漸變成一個“老小孩”。但祖輩對孫子輩,卻很容易接近和表達愛意、親昵。于是,祖輩對孫輩的隔代親,就理所應當的出現了。
如果老一輩曾經吃過苦、過過窮日子,當年無法滿足自己孩子許多很合理的要求,在今天相對富裕的時代,就會出現一種補償心理,把過去虧欠孩子的彌補到孫子輩,故會超過孩子的需要提供大量的物質。另外,老人身體狀況已走下坡路,喜靜不愛運動,為平息孩子的哭鬧或發(fā)脾氣,他們也會答應孩子無理要求。這無疑給家庭教育帶來了不少麻煩和問題。參見《立界線別忽略祖輩死角》。
孩子出于動物的本能,他們會尋求對自己最好的人的保護。此時,若父母看不慣祖輩做法,想矯正孩子問題時,孩子為了逃避責罰和約束,會祭出祖輩當擋箭牌或保護傘。祖輩也必然會橫加袒護與阻攔,使孩子,對父母的管教產生抵觸或陽奉陰違。所以,祖輩和父輩的教育理念沖突和分歧,不僅容易導致親子隔閡,還會影響到家庭和睦,特別是那些本來就關系緊張的婆媳之間。參見《父親逃避婆媳矛盾是自私表現》。
類似孩子飯前吃零食等問題,許多家庭是常見的現象,特別是和祖輩同住的家庭。但父母也要想到,客觀條件既然已經是這樣了,且又知道這樣做是對孩子不利的,你會怎么辦?其實,受制于環(huán)境或人,并不是一件非??膳碌氖虑?,也是可以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所以,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抱怨和認為無能為力,而是要對這種狀況做出積極的回應。參見《教養(yǎng)壞習慣:家里零食隨便亂放》。
下面我井中月以孩子飯前吃零食為例,說說一些父母的常見處理方法:
當父母看到孩子在飯前吃零食,第一反應是要制止孩子行為。于是,父母最經常說的是“誰讓你吃零食的?”,脾氣好一點的父母可能會說“別吃了,馬上要吃飯了”,或“再吃一會就吃不下飯了”??墒牵改高@種下意識說出口的話,充滿了命令、指責、批評。如果此時孩子繼續(xù)吃,家長再來一句“你聽見沒有?”,連無奈和抱怨也出現了。參見《父母的教化與孩子不聽話》。
如果孩子乖巧,聽到父母說馬上吃飯后,就放下零食,父母不僅有如釋重負的感覺,也對上蒼給自己一個聽話的孩子而感到欣慰。可是,世事難料,且十有八九都是不如意的,當孩子一句“是奶奶或姥姥同意的”,則立馬使家長墜入冰窟,嘗到剛才的命令、指責、批評等帶來的后果。此時,許多父母就非常為難了,完全是一種沒有后手的感覺。參見《父母不要打無“后手”之仗》。
在與祖輩同住的家庭,父母問孩子為什么飯前吃零食,基本是一句廢話,家長完全可以根據孩子的秉性和祖輩的特點,完全能推斷出結果。如果兩代人的教育理念相同,往往是孩子自己去拿的,此時怎么解決都比較好辦??墒?,如果父母知道可能是祖輩給的,你再問這樣的話,某種程度上,你不僅是在指責孩子,更是對老人不滿的情緒發(fā)泄。
如果遇到比較開明的老人,此時還比較好辦,老人往往都會承認錯誤而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但內心也是有許多不滿的,畢竟這相當于當面指責。面對這樣的情形,父母事后認錯,家庭還能保持穩(wěn)定??墒?,當祖輩不吭聲,或直接聲援孩子說就是自己答應的,且說“就一點,不影響吃飯的”時,父母就陷入兩難境地,下一步怎么做都感覺很難。參見《給媳婦的信:假若時光倒流,你還是回家?guī)Ш⒆影?!》?/p>
一般面對教育孩子問題,如果祖輩不吭聲或承認自己同意,但又沒有承認有錯時,不是祖輩出于面子而違心說出不同的育兒理念,就是因為父輩所說的話不中聽,導致負面情緒而出現了對抗。這兩種情況,都把兩代人之間的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極為不利。同時,也進一步加大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和對立,使關系更加緊張,特別是婆媳之間。
當孩子祭出祖輩保護傘,如果父母“忍氣吞聲”,雖然避免了一場家庭戰(zhàn)爭,但問題并沒有解決。同時,認為自己做法正確的父母,感到無法教育自己的孩子,也生怕就此讓孩子養(yǎng)成壞習慣。此時,就算對孩子說“下不為例”,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妥協(xié)。孩子既知道了界線是可以打破的,也知道保護傘的價值,遠比父母的話管用的多,故某一天這樣情況會再次復現。
對于一些強勢的父母,看到孩子祭出祖輩保護傘,依然要求孩子執(zhí)行自己的“命令”,會嚴厲禁止孩子飯前繼續(xù)吃零食,甚至捎帶腳責備祖輩不應該這樣做。此時,問題已經轉移,最終的結果已經變成父母的“矛”和祖輩的“盾”相較量,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但不管怎么樣,誰都不舒服和不滿意,是實打實的了,而問題最終也很難真正解決。參見《強勢母親會讓兒子沒有男子氣》。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祭出祖輩保護傘,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歡和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飯前吃零食是很不好的。要說這是不錯的,可這是讓孩子放棄已經到手的美味,此時孩子會不聽而拒絕,并想辦法靠近祖輩。另外,如果這個講道理是當著祖輩來說,祖輩聽到一定很不舒服,他們會明顯感到指責,因為絕大多數祖輩都知道飯前最好不吃零食。參見《幼兒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發(fā)展》。
所以,當看到孩子出現某些問題,例如鄰近飯點了吃零食,父母帶有指責意味的問話,很可能使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其結果不僅得不到預期和問題得不到解決,在使自己生氣的情況下,讓孩子、祖輩都不高興。其實,在家庭中的許多矛盾和爭執(zhí),引發(fā)點都是不恰當的問話或語氣造成的,這種完全忽視其他人感受的交流,必然遭到抵觸和對峙。參見《強迫和壓制會讓孩子不聽話》。
當然,孩子出現問題,遇到祖輩的袒護,如果只是偶爾行為,倒也無傷大雅,也不至于讓孩子養(yǎng)成習慣。此處的關鍵點,是父母事后一定要和祖輩協(xié)商,那怕就此開一個家庭會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家庭教育中,全家最好按照一個界線行事,避免由于意見不統(tǒng)一而使孩子找到保護傘。另外,別指望祖輩以后能次次不“違規(guī)”,個別違例也是祖輩愛的表達。參見《教養(yǎng)壞習慣:按照標準養(yǎng)孩子》。
所以,在有祖輩一起住的家庭,年輕的父母一定要注意說話方式,盡管你可能說的話的意思都是對的,但別人聽到耳朵里面,他們會忽視話的意思而只在乎說話的態(tài)度。當聽者感到被指責,就懷有抵觸情緒,此時許多的道理之爭將演變?yōu)橐鈿庵疇?,甚至明知有錯而死不承認。因此,想讓別人真能聽從自己的話,就需要改變自己說話態(tài)度,說出能讓對方接受和協(xié)商的話。參見《教養(yǎng)壞習慣:說太多的“不”》。
也許朋友們看到這里,會問遇到孩子飯前吃零食,且還可能有祖輩保護傘這樣的情況,那應該如何處理呢?大家可以先想一想,明天我接著聊,呵呵。(作者:井中月,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著有育兒書籍《生活場景中的教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