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規(guī)則這三個字多少會讓人浮想聯(lián)翩。有人的地方,就有規(guī)則,有的規(guī)則白紙黑字明文協(xié)議,有的規(guī)則圈內(nèi)人士心照不宣。本文所談,皆基于我個人在紐約的經(jīng)歷。說寬了,是做人道理,說窄了,是圈內(nèi)文化。有些說法適用于全球各地,有些說法可能只適用于我的個人案例,請讀者自甄。因為人際交往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所以本 文會涉及到文化期待、語言動作、思維習(xí)慣、信息解讀等諸多層次。人際圈子以很多種形式存在——家人、好友、同事、上司、教授、同學(xué)、校友、興趣小組成員、利益相關(guān)人士(stakeholders)。本文所指的交往對象可能以各種形式存在,人群主體為Graduate school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 who live and work in New York City, mostly Americans and Europeans.

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這里的人。紐約這座城市的魅力之一,就在于這里云集了各種各樣有意思有才華有資源的人。我是一個拒絕guidebook的人,喜歡自己去闖蕩和體驗,有過諸多奇遇和serendipity,也碰過不少壁,有過不少awkward moments。教訓(xùn),是很深刻。

我小學(xué)四年級開始接觸外國人,掐指算來也有好十年經(jīng)驗了。但是到中國進行訪問交流工作旅游的外國人和在外國的外國人是不一樣的。我不能完全按照之前與到中國 的外國人交往或者與中國人交往的邏輯在這里開展人際交往。簡單來說,They expect us to behave in certain ways.
紐約很大,圈子很小。

在紐約,你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不過大部分人,與你無關(guān)。You are just another irrelevant perfect stranger. 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個人頻繁交往圈子其實并不大,一方面,大家手頭上有無數(shù)的事情要忙碌,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時間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我們其實并不需要那 么多人在我們的圈子里。除非你的職業(yè)要求你有很大的職業(yè)圈子,比如:做sales。大部分人,對工作圈子和個人私生活圈子也有較明確的區(qū)分。進入他人的圈 子,或者把別人納入自己的圈子,都需要理由,要么,利益相關(guān),要么,志趣相投。大家都很忙,沒有太多時間空間給random people。重要的是,找到屬于自己的圈子,或者建立適合自己的圈子。圈子不在多,但在每個圈子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圈子太多,是經(jīng)營不好的。

永遠(yuǎn)尊重他人的時間

紐約人對自己的時間非常protective. There are just way too many things going on in the city and in each individual’s life. 一個真懂紐約的人,一定不會覺得無聊沒事干,反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一天有48小時來應(yīng)對迎面撲來的生活和大蘋果!你要清楚地明白,你是無法在別人的時間線里隨意進出的。如果你硬要隨意進出,別人會覺得你很rude,然后對你關(guān)上門。要進出,要給理由,要給notice(預(yù)先通知)。郵件和短信是比電話更安全的聯(lián)絡(luò)方式,因為這給了對方回旋的余地。別催促,紐約人最怕被催促。要有耐心,但不要等待,繼續(xù)做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就好。除非是談婚論嫁了的 男女朋友或者是很好的朋友,別抱著一束玫瑰在人家樓下等著“制造驚喜”,會把人家嚇跑的。除了家人和親密的朋友,我一般只會給專門負(fù)責(zé)解答某類問題或提供某種信息的接線員打電話。紐約人不回郵件不回短信或者“十年”之后才回也正常得很,99.99%的情況是:郵件和短信都安全抵達(dá),但是你對對方而言不重要 或者不相關(guān)。永遠(yuǎn)感謝別人花時間為你做了什么事情,哪怕只是跟你聊了會兒天,說了幾句話。

在什么場合扮演什么角色

每個場合對你的expectation是不一樣的,所以進出不同場合要自如地轉(zhuǎn)換角色——著裝,言語,動作,情緒,狀態(tài)。在library就該做個nerd,在家就該做housewife, 在幼兒園里就該做個善良細(xì)膩老師,在club就該做個“艷女郎”。該做領(lǐng)導(dǎo)的時候拿出領(lǐng)導(dǎo)風(fēng)范,該打下手的時候就踏踏實實把瑣碎的活干好來。角色沒選對或扮演不好,你在那個場合里就會顯得很odd,這會影響你跟周圍的人互動。如果不知道該怎么扮演某個角色,看看老演員們是怎么做的,從模仿開始。這不是“不堅持自我”,而是“靈活的人生”。既然你選擇進出某個場合,就意味著你能承擔(dān)那樣的角色?!叭松鐟颉?,其實一點沒錯,我們所有的作為都是表演,只不過有些表演是真實的,有些表演是做作的。

想利用別人的資源首先自己要有實力

紐約云集了這個世界上太多美好的資源——學(xué)術(shù),財富,人際等等。到這里來的紐約客們,紛紛想利用這里的資源,同時也為這座城市帶來更多資源。有爭取資源的心態(tài)是好的,不過,你要明白任何資源都是有獲取權(quán)限的。撇開網(wǎng)路上的分享性資源不說,現(xiàn)實世界中的很多資源是有獲取壁壘的,沒有實力,你根本無法獲取別人的資源,也沒有證據(jù)表明你能利用好那份資源。別去碰你配不上的資源,這是一種徒勞的只會帶來挫敗感的做法,反而,應(yīng)該修煉內(nèi)功,等待時候到了,資源自然會來找你。

好好利用名校的人脈資源

如果你還認(rèn)為到名校只是來學(xué)習(xí)專業(yè)知識的,那么你已經(jīng)錯過很多資源了。這個世界正在經(jīng)歷cognitive surplus,知識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獲取,但人脈,是具有獨占性的。我的一個學(xué)姐跟我說,她在美國做項目,都是拿著TC(Teachers College)的名字跟alumni簽下的合同。名校是你資源庫的入場券,沒有這張入場券,I’m sorry, you are not even invited. 但你進場后是去吃免費cheese,還是去利用機會做network,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只有互惠的關(guān)系才會持久

人際關(guān)系有很多層次,我覺得除了至親之情,所有關(guān)系都必須reciprocal才能穩(wěn)定。也就是說,除了父母給我們的愛、支持、幫助是無條件,其他所有的惠利都是有條件的。很多交往都是交易,需要加深對這一點的印象可以看英國的黑色幽默劇《Black Mirror》。即便互惠性不以金錢、權(quán)力、內(nèi)幕信息、性等形式存在,也一定要以其他方式存在,比如專業(yè)性的實踐(工作勞動)、知識的傳播、思想的啟迪、個人魅力價值(charisma)、審美價值(長得好看)等等——更適用于這是我們這個年紀(jì)的人。所以,好好思考你能給別人帶來什么,以換取別人能給你帶來的東西。占便宜的思想,是斷然要不得。你占便宜一次,別人不會讓你占第二次。反而,給予別人多一點點,別人會記著你。

做好事要留名

小的時候老師教導(dǎo)我們要“做好事不留名”。其實做好事不留名這種做法并不鼓勵做好事。人都希望自己做了事情得到認(rèn)可,誰希望自己的付出和行動是 unnoticed的呢?于己,要光榮自信地跟別人說自己參與什么項目的哪個部分——take credits for it,但是不要夸大事實;于人,千萬要give people credits,這是對他人工作成果的尊重和對公平的實踐。只有一個獎勵機制非常健全和公平的體系,才是鼓勵個人創(chuàng)造和貢獻(xiàn)的。

這個世界不是由大人物推動的

我們有時候容易造成“這個世界是由大人物推動的”的錯誤印象,因為“大人物”總是在媒體中被highlight。于是,很多年輕人的野心是有朝一日也成為像某某某一樣的“大人物”,或者覺得一定要接近某某某自己才能成事。我對那種盲目崇拜top dog的心態(tài)非常不以為意。你想想,紐約的繁榮怎么可能只是由被highlight的那些顯赫人物創(chuàng)造的呢。我的意思是,這世界是由無數(shù)的“小人物”們推動的。不做“大人物”,一樣能給世界做貢獻(xiàn),一定要相信自己做的小事情是有價值的,做好“小人物”的角色——事實上,我接觸過的很多大牛都把自己當(dāng)成“小人物”。不是“大人物”的人一樣值得你學(xué)習(xí)。事實上,高手都在民間,好好挖掘你身邊的人力資源寶藏吧。

你沒有資格對人指手畫腳

美國人非常獨立自主,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習(xí)慣、興趣愛好、時間安排。你沒有權(quán)利告訴別人怎么做。即便是男女朋友之間,夫妻之間,父母和子女之間,都有絕的私人的領(lǐng)地。在幼兒園里,你會聽到小朋友之間的對話中有“I don’t need you to tell me what to do!”“You are not my boss!”之類的句子。作為老師,我在提供建議的時候會非常謹(jǐn)慎,“My advice for you is…”“I have an idea…what do you think?”等等。跟紐約人說話要謹(jǐn)慎使用“you should”, “you should not” 等帶有強硬祈使語氣的句式或詞匯,別人會覺得非常rude。在別人的生活方式侵犯到你的利益的時候(通常會有法律保護),可以據(jù)理力爭,談判商洽,訴諸法律。否則,謹(jǐn)慎干預(yù)他人選擇。提供選擇和建議的時候,也要采取保守的態(tài)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