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名師談高中家庭教育:與孩子共同發(fā)展
家庭教育說到根本,就是一個孩子不斷認識理解父母的過程。高中階段是孩子知識、能力、見識快速增長發(fā)展的時段,許多父母或許有一天會驚奇地發(fā)現:昔日那個毛頭毛腦沒心沒肺的少年,怎么一下子長成小伙子和大姑娘了。正是因為孩子這種在心理、智識上的快速突進,他們也便開始在心理上徹底"斷乳",他們甚至開始反思"父母",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他們有了更多"精神"上高級的需求。孩子已大踏步地進入到了一個全新階段,而許多父母此時的心理還沒有調整過來,還依舊對"過去"依依不舍,心理上閃動的還是昔日那個懵懂無知、天真可愛的"小娃娃",將對孩子滿腔的愛釋放在吃、穿或人盡皆知的小事的反復叮囑上。高一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忍",高二的時候,就會"煩",高三會不斷"爆發(fā)"。
我曾面臨過的問題是:一方面,在高中階段,父母畏"孩"如虎,許多家長來和我反映孩子情況的時候,臨走的時候都不忘叮囑我--"您可千萬別告訴他(她)我來過","您可千萬別告訴他(她)這是我說的","在家里我們可不敢和他(她)說話"--每次聽到這樣的叮囑,我的心里都有說不出來得復雜。另一方面,在和孩子傾心地交流之后,孩子又會向我表達"老師,我其實特別不想回家"。
教育,其實從來都是需要育人者與被教育者共同發(fā)展的,我們不能單純地只強調被教育者的發(fā)展。學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亦是如此。育人者不斷發(fā)展了,才有可能為被教育者不斷提供發(fā)展的空間與發(fā)展的途徑,才能與被教育者有更多精神上的共鳴。父母不是專業(yè)教師,這里也絕不是用專業(yè)教師的標準要求父母。孩子在高中階段,快速發(fā)展了,有了更多"內在"的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發(fā)展了,父母就能更加理解孩子的生命狀態(tài),并且在生命的"內在"方面給予孩子更積極回應。
曾有一個學生對我說,每次她外出,父母都責怪她不及時給家里發(fā)短信。這一次她發(fā)了,發(fā)了很多,用心地描繪她見到的景象以及內心深處細微卻強烈的感受,可是無論她說什么,父母給她的回語總是"祝你旅途愉快"、"注意安全"、"小心受涼"……我一聽就笑了,我知道我的這位學生其實更需要的是父母給她的精神回應,無論"祝你旅途愉快"、"注意安全"還是"小心受涼",都是簡單地停留在"物質"層面。孩子當然需要"物質",但這個階段的孩子更需要或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需要"精神"的彼此交換。我的這位學生的父母其實都是理工科高級知識分子,我在這里并不想指責家長,但面對如此一個高速"發(fā)展"的女兒,父母確實是在情懷、性靈上的反映有些遲鈍了。這樣的交流,交流雙方如此不對等,一方霞光萬里,心緒玲瓏;一方保暖防寒,只講實際,又怎能奢求持久與深入。
與孩子共同發(fā)展,其實并不需要家長有多少專業(yè)性的知識與技能,而是需要家長擁有更大更開闊的精神空間,能夠與孩子一道去"覺解"人生與生活,能和孩子保持更多心靈的默契與精神的交換。這是孩子升入高中階段,對父母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