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有朋友說:“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先要提高自己教育孩子能力?!边@話表面上看,是沒有什么問題,但實際上,如果缺乏一定的條件,也是有不少問題。這可能會給許多當父母造成一種壓力,以為不成為教育專家,就不能教育好孩子。

前幾天,我去一個同學家,看見其夫人正在輔導孩子做作業(yè),其用心和勤勞令我佩服。反正我在的近3小時內,我發(fā)現(xiàn)她端了兩次水、加了一次點心給孩子,而孩子基本是連續(xù)沒有休息。其間,不停的有催促聲和壓低聲音的訓斥、講解。唉,父母的引導、教育方法幾乎都錯了,家長實際是承擔了自己最不擅長的責任。參見《父母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

按照辭海的解釋,父母是父親和母親的總稱,也是具有父親和母親作用的人。父母可以沒有血緣關系,是體現(xiàn)養(yǎng)育孩子功能的一種身份和地位。一般來說,由于社會的發(fā)展,在養(yǎng)孩子的方面,許多父母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在育的方面,即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導和訓練孩子,家長理解和做的,就有很多的差異了。

許多書上都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實際上此地方說的是傳道,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授業(yè)老師。這也就是說,父母要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人”的教育,側重點在孩子的為人處世、情緒、界線和良好生活習慣方面。而對于純粹的間接經驗知識學習,家長應該是啟蒙,其余的交給真正的專業(yè)老師去做。

一個人在社會中,應該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并做符合自己能力的事情。畢竟這個世界已經有相對清晰的社會分工,不需用家長什么都知道。既然如此,當然,如果你本身有授業(yè)的能力,也是可以的。但在如今這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家長是一個全科人才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只靠家長的授業(yè),必然不能滿足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既然我們成人在職場上,都講究能力對口和發(fā)揮自己最擅長的,那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為什么不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來教育孩子?如果家長總以自己的短處,而放棄自己的長板去引導孩子,豈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實際上,一個好的語文老師,也未必是一個好的數(shù)學老師,誰干自己不順手的事情都會感到別扭。

所以,家長更應該回歸的是“傳道”上,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和生活自理,以及情緒管理和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這些都是孩子需要經常接觸的,甚至是天天要運用的,非常符合孩子感謝認知的特點。這也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總不能讓孩子小時候學文化,等到大學了學習生活自理和類似“上廁所要沖水”等基本為人處世原則。參見《父母的教化與孩子不聽話》。

當然,如果家長想與孩子共同成長,則是更好的。但單純督促和逼迫孩子學習,是非常不可取的。比較好的引導和教育方式是,在和老師溝通的基礎上,讓孩子正確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這是讓孩子能主動學習的基礎。畢竟家長想成為一個專業(yè)的老師,困難太多了,且可能走上彎路讓孩子厭學。與其這樣,還不如抓住孩子學習的問題核心基礎。參見《放權就意味著要相信孩子》。

也許有朋友會說了,我實在沒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東西來教孩子。其實,這里是有一個認識誤區(qū)的。俗話說的好,三人行必有我?guī)?,這也是說,是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哪怕這個人在眾人眼里是一個壞人。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點滴長處和優(yōu)點,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參見《對我的孩子,我能改變其命運》。

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才能做到真正的揚長避短。要知道,父母作為一個社會人,絕大多數(shù)人自有其生存之道,能把自己如何為人處世,傳授給孩子,已經對其很好的示范和幫助了。當然,如果家長能對孩子非常坦誠地承認不足,并給孩子找到正確的模仿對象,也是相當不錯的,孩子在認識到自己父母不足的同時,也知道面對自己的不足。參見《兒童教育應該用心而非用腦》。

假設家長認識到自己真的沒有能力,去教育孩子,那就在做一個真我的基礎上,明確對孩子放手。如果家長既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自己又沒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有時候反而更容易成才。因為當自己的父母不能承擔父母的職責,孩子一定會想辦法從別的地方進行補償,這也可以說是動物的一種本能,會學習對自己生存有利的東西。

所以,父母的傳道就是孩子的人格教育,這是在塑造一個人的靈魂,不僅是兒童教育的根本問題,更是整個教育的實質!別以為教育是知識的教育,缺乏“人”的教育還不如一個文盲。從人類進入有文字記載的年代,教育的目標始終是圍繞“做人”,而真正的育人,是自己做人的水平,與其“學識”沒有太大關系的。因此,家長完全可以承擔這樣的重任,成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