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上的幼小銜接心理輔導課
導讀:因為總拿“優(yōu)秀的孩子”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所以擁有家長身份的人,時常處于焦慮狀態(tài),都不會擺出什么好看的臉色。忘了自己是這世上最普通的父母,生出來的也是最普通的小孩,憑什么要求她做什么都奇跡般的不出錯?
閨女幼兒園畢業(yè)時,園方很鄭重地,特別為畢業(yè)生的家長們上了一堂幼小銜接的心理輔導課。
講課的老師上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在座有誰是單位的一把手?
都在偷笑,沒人吭聲,肯定也有那么幾個坐在人民群眾中間,只是為人比較低調。
老師很自然地引出所以——所以啊,你們不要要求自己的孩子到了小學就非得考一百分,非得當上班長。
道理都很明白,然而,等真正升入小學,真正面對孩子的試卷時,自以為平和的心態(tài)卻是假的,仍然會有小小的失落氣急敗壞地寫在臉上:這道題這么簡單,怎么會錯?那個明明教過了,怎么還是忘了呢!
有時急的還不止這些,比如,幾乎每頓飯,她都要笨手笨腳地打翻一只碗,遞給她一杯牛奶,總有半杯會灑在地上,同樣學一項運動,別人都可以丟手了,她還停留在最初的起步階段……
因為總拿“優(yōu)秀的孩子”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所以擁有家長身份的人,時常處于焦慮狀態(tài),都不會擺出什么好看的臉色。
每次為小事發(fā)過脾氣后,也會立馬清醒立馬進入追悔階段——每個植物都有不同的生長時間表,為什么我要那么著急?
忘了自己是這世上最普通的父母,生出來的也是最普通的小孩,憑什么要求她做什么都奇跡般的不出錯?
我閨女有時會小聲說——媽媽,我告訴你一件事,但是你聽了一定會發(fā)脾氣的。這句話讓我心驚肉跳,不僅失望于自己失敗的慈母形象,有時也頗害怕地想,以后她大了,很多事情更不愿對我說了吧?
我的女領導感嘆過,真應該持續(xù)地去辦一個公益性的家長學堂,請老師給家長們上上課,因為沒有人教過我們,應該怎樣去做父母,怎樣和孩子溝通。
有一點樸素的道理其實我們都懂——耐心,也許就是最好的教育。
面對大度的從不記仇的孩子,我常常無比慚愧,痛下決心,并抄下一段教育專家的提示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大人要學會自我調適,脾氣快發(fā)作時,深呼吸至少10下;情緒受影響時,寫下來:孩子什么事惹我不開心?用什么方式有效?換人處理,自己情緒失控時,找家中其他大人處理,自己靜一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