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第9個月第1周成長特點
寶寶的活動范圍增大了,因為寶寶會爬了!除了慶祝之外,媽媽也要特別注意寶寶的安全。還有,別忘了本月要打的預防針哦!
相比上個月寶寶的變化和進步
? 出生240天的嬰兒體重均值:男孩為9.19±1千克,女孩為8.65±0.97千克。
? 身長均值:男孩為72±2.5厘米,女孩為70.6±2.5厘米。
? 頭圍均值:男孩為45.1±1.3厘米,女孩為44.1±1.2厘米。
? 胸圍均值:男孩為44.8±2厘米,女孩為43±1.9厘米。
? 前囟:1×2厘米。
? 牙齒0~4顆。
? 本月以手膝爬行為重點,學會扶物站起、橫行跨步。
? 寶寶認識若干玩具名稱,會聽聲取物;認識1~2個身體部位,會按要求指出各部位所在的位置。
? 寶寶會用姿勢表示語言,除了“謝謝”、“再見”、鼓掌、敬禮外,會學蝴蝶飛、跺腳學兔子跳,會和人親親等。
? 會配合穿衣,學會伸手穿袖、伸腿入褲腿內。開始學坐便盆,練習自理能力。
運動
此時,寶寶可以在沒有支撐的情況下坐起,并且坐得很穩(wěn)。盡管他仍然不時向前傾,但幾乎能用手臂支撐?,F在他已經可以隨意翻身,一不留神他就會翻動,可由俯臥翻成仰臥位,或由仰臥翻成俯臥位。所以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讓寶寶獨處。
此時的寶寶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發(fā)育里程碑——爬。剛開始的時候寶寶的爬行有三個階段,有的寶寶向后倒著爬,有的寶寶原地打轉,還有的是匍匐向前,這都是爬行的一個過程。
此時他也許非常喜歡聽“唰唰”的翻書聲和撕紙聲,不論有沒有出牙,都會吃小餅干,有咀嚼動作。
爬行
你的寶寶可能已經會匍匐移動(肚子貼著平面來移動身體)、爬行,或蹭著小屁股挪動了——一只手在后、一只腳在前支撐著自己,挪著小屁股向前。
手膝爬行是你寶寶學會的第一個能讓自己有效地四處移動的本領。通常,他先學會用手帶動自己,然后用手和膝蓋把自己支撐起來。他會嘗試如何通過挪動膝蓋使自己向前、向后移動(“匍匐前進”是一種手膝爬行姿勢,爬行時,寶寶靠一條腿向前推,同時用另一側的胳膊將身體往前拉)。
站立和釋放
你的寶寶也許能夠拉著家具,讓自己站立起來了。事實上,如果讓你的寶寶靠沙發(fā)站著,他也許已經能夠支撐自己了,盡管他可能是因為十分害怕摔倒才站住的。
在這個階段,一些父母會把他們的寶寶放在學步車里,其實,這并不是個好主意。學步車是不安全的:你的寶寶可能會將學步車當作梯子,去夠通常情況下他拿不到的東西,比如發(fā)燙的爐子或裝著漂白劑的瓶子。另外,學步車剝奪了寶寶在地板上玩耍的機會。在地板上玩??梢越o寶寶機會爬行,拉著東西站起來,扶著家具走,這些可以幫助他學會走路。
安全第一
你的寶寶新學到的這些活動本領,意味著他正走進一段跌跌撞撞的旅途。這是寶寶必經的一個成長階段,盡管偶爾他會讓你緊張得心里咯噔幾下,試著用愉快放松的心情觀察寶寶探索周圍的環(huán)境,讓他明白自己的能力范圍。
克制你與生俱來的要保護寶寶的本能,讓他自己成長和學習。但是,要盡一切努力確保一個對寶寶來說安全的家居環(huán)境。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從寶寶視野的高度,去發(fā)現那些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危險的地方。比如,要確保易破碎的物品不會翻倒下來,把那些不穩(wěn)當的家具搬到寶寶不會經常去的屋子里。
做一些調整:把拉窗簾和遮陽簾的繩子收到寶寶夠不著的地方,給茶幾的尖角套上襯墊、給馬桶座上裝“鎖”、將危險的室內盆栽植物移到高處、把會引起中毒的清潔用品和藥物鎖起來、給電源插座裝上蓋,如果你家里有樓梯,請在每個樓梯的頂部和底部裝上安全門。
關于安全防護,你可以查看這些相關文章:臥室安全、浴室里的安全、防止寶寶墜落。
溫馨提示:寶寶本月要打的預防針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要為寶寶接種兩次非活的乙腦疫苗。
接種后反應:大多數寶寶接種無反應,僅個別寶寶注射后,局部出現紅腫、疼痛,1~2天內消退。少數有發(fā)熱,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數有頭暈、頭痛、不適等自覺癥狀。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腫和過敏性休克發(fā)生率隨接種次數增多而增加。一般發(fā)生在注射后10~30分鐘,很少有超過24小時者。此類接種反應多見于反復加強注射的對象,尤以7歲以上兒童加強注射較為多見。
還有一次減活的乙腦疫苗,用于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接種后反應:注射后一般無反應,少數人局部紅腫,偶有發(fā)熱和過敏性皮疹。
另外,還要接種麻疹疫苗,用于預防麻疹。
和寶寶一起玩
小推車
培養(yǎng)技能:運動能力
游戲玩法:讓寶寶俯臥在床上,兩肘支撐身體,兩手向前平放。
媽媽握住寶寶的兩條小腿,輕輕向上抬起成推車狀,讓寶寶的胸部保持在床面上;
慢慢地放下雙腿,還原成預備姿勢;
再次輕輕向上抬起寶寶的雙腿,成推車狀,讓寶寶的胸部保持在床面上;
慢慢地放下雙腿,還原成俯臥姿勢。
請記住,發(fā)育指南只是參考,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
所有的寶寶都是獨特的個體,在生長的過程中他們會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達到每一階段成長的目標。所以我們的指南只是一個參考的指南,如果對寶寶的發(fā)育有任何問題,一定要尋求醫(yī)生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