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個朋友問我孩子說謊話的問題,其緣由是最近其三歲女兒在睡覺前,經(jīng)常剛拉屎撒尿解決完問題,沒有過一會說又要“噓噓”,帶她去廁所以后,就說“拉不出來”。有時我這朋友就會說孩子“這樣騙人是不對的,不能學‘狼來了’里面的小孩”。于是問,這樣說是不是有點太上綱上線了,會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呀,以及應該怎么說比較好。

從嚴格意義上的謊言來說,是說話人通過刻意隱瞞或者提供錯誤信息的方法,提供與其記憶中不符的信息的行為。所以,許多時候謊言并非是真相的反義詞,如果在說話人腦中的記憶與他所說的相符,則不稱之為謊言。真正的謊言,也就是對其他人有功利或傷害,其前提一定是在于說謊人腦中有與其所說不同的“真相”。

可是許多人對謊言認識是有偏差的,沒有說出真相的話,真的未必是謊言的。假若一個人看待孩子說的話,特別是家長和老師,從一個成人社會道德標準來看,只要說的話和實際結果不吻合,往往就認為該孩子是說謊話了。這是因為,孩子由于生理、心理還不成熟,處于發(fā)展的階段,在其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犯一些甚至是常識性的錯誤,比如說“謊”。真正屬于有害的社會性謊言,應該是隱藏事實逃避處罰和蓄意說謊以獲取利益的。

針對我朋友的情況,看孩子是不是真正的在說謊,不能僅僅只看孩子的結果表現(xiàn),而是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以及當時的場景來分析孩子的話。假若就是因為孩子說的并非是事實真相,而說孩子撒謊,就給孩子貼上了一個負面的標簽。孩子由于委屈和不解,未來可能真的迎合你的判斷而故意撒謊了。所以,想知道孩子是否真的撒謊,就需要了解孩子在什么情況下說謊。

非常有意思的是,無論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他們遲早會說謊,特別是嬰幼兒階段的孩子。因為謊言可分為無意義說謊和有意說謊兩類。無意說謊多發(fā)生在3歲以下,這是由于孩子認知發(fā)展水平較低,邏輯思維欠缺,加上語言能力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想法,導致判別不了事實的真?zhèn)翁搶崳斐蔁o意說謊。到3-4歲以后,孩子進入幼兒園等半開放社會,其說謊通常都是有意識的了。

孩子的無意謊言:

第一,將想象和現(xiàn)實世界混淆。孩子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豐富的想象力正是3-6歲幼兒心智發(fā)展的特征之一,有時候經(jīng)常按照自己想象來說一些事情,但這并不是在說謊。例如孩子沒有某個玩具,但自己說有。這是孩子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現(xiàn)實之間的界限,把其所想象的東西當成了現(xiàn)實,如果因此而責怪孩子,是很不公平的事情。實際上,孩子第一次有意義的說假話,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進步,是有了想象力的標志。

對于這種將想象和現(xiàn)實世界混淆的“撒謊”,往往是孩子對已知事物進行想象加工的,基本是沒有邏輯、不真實的,也是很隨意的。所以,家長不僅不應該指責孩子,反過來還應該對孩子進行啟發(fā)與引導,使孩子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地釋放。但需要注意的是,對孩子這種“撒謊”也不能不管,要針對性給孩子解釋和說明,否則孩子會習慣性地將想象的事物當作現(xiàn)實的事物。

第二,生理原因的“謊言”。對于嬰幼兒,其神經(jīng)發(fā)育還不完善,經(jīng)常會被一些信號所誤導,加上對一些小肌肉的控制能力還不足,所以會有一些“虛假”的要求,所以孩子的內(nèi)部感覺時有錯誤發(fā)生。比如便意和饑飽的控制。若照料孩子的人,經(jīng)常在旁邊督促的話,孩子對這些生理需求信號的處理,更加混亂,導致一些良好的習慣難以養(yǎng)成。

第三,由于認知能力的“謊言”。這類謊言基本都是孩子的認知問題,對事物還不能從本質(zhì)上進行認識,非常容易把不同物品的屬性加到一個物品上,再加上其視角比成人要低得多,所以孩子所觀察、體會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樣,這對成人而言,孩子說的就和幻想的產(chǎn)物一樣。當隨著孩子的年齡成長,這類話會逐漸減少并消失。

第四,由于健忘而導致的“謊言”。嬰幼兒的注意力都不會太集中,很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并立即忘記剛才所發(fā)生的事情。當父母問孩子一些問題時,比如剛才是否已經(jīng)吃過冰激凌了,孩子可能矢口否認。此時父母會以為孩子是在說謊、抵賴,其實這是孩子由于記憶的問題,真的是遺忘了。如果因此責備孩子,孩子會感覺很委屈,不知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

孩子的有意謊言:

第一、希望引起別人注意而說謊。孩子由于能力的問題,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從而來肯定自己的存在。而當家長對孩子忽視較多的時候,無法引起大人的關注時,孩子會采用說謊的方式來達到吸引父母關注和注意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經(jīng)常發(fā)生類似的情況,孩子往往會伴隨安全感不足的情況,否則孩子將采取更極端的方式來吸引家長的關注。

另外,在孩子間也存在通過夸大事實的方法,來吸引其他孩子對自己的注意,借此來發(fā)展和鞏固自己在同伴關系中的地位。如果不是經(jīng)常性行為,就可以說是孩子之間的“吹?!毙袨?,是他們的一種想象力游戲,家長可以不必過分關注。所以,對這樣的孩子,不必苛求孩子句句一定真話。若孩子經(jīng)常有類似情況,可能是虛榮心過強,家長需要反思了。

第二,因害怕訓斥、打罵而說謊。由于孩子控制欲望能力較差,對后果的判斷能力欠佳,常常會因此做出一些不合適的事。有些父母在孩子做“錯”事情時,并當孩子講出真實情況后,家長管教過于嚴厲,會以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所以,孩子出于恐懼的結果,為了避免受罰挨打而不敢再說真話,特別是這種謊言有過成功經(jīng)驗的時候。比如孩子考試成績不好,不敢對父母說真實成績,甚至是篡改成績單。

孩子的這種說謊,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生物本能,也是家長在處理孩子問題不當引起的孩子說謊,說白了就是家長逼的,是一種社會性習得的產(chǎn)物。這也說明父母在情緒化下,會表現(xiàn)出更在乎事情結果本身,而不是孩子誠實的品質(zhì)。所以,聰明的父母不應該不分原因,就去責備和體罰孩子,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改正的機會,否則會失去孩子對自己的信任。至于處罰,可以安裝事先約定的進行,若沒有則從本次開始建立。

第三,父母說謊的“榜樣”作用。幼兒模仿性很強,但由于認知不足導致很難安裝成人的標準去判斷事情的是非,家長在生活中,以為孩子小、許多話聽不懂,會經(jīng)常當著孩子的面泄露了說謊的事實,例如明明還在家里,卻在電話中對其朋友說馬上就到了。更直接的是,父母的一些許諾而沒有兌現(xiàn)。于是,孩子認為父母既然可以說謊,那他們自然也無形中從父母那里學會了說謊。

父母的這些不誠實行為,會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降低父母的信任程度。如果家長經(jīng)常處于“功利”而說謊,孩子就以為父母撒謊是一種應付的技巧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認為撒謊也不是什么大錯誤,長此以往還會讓孩子學會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想誠實都很困難。所以,父母的不當言行,比正確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直接的影響和更大的吸引。

第四,受周圍人的暗示而說謊。幼兒有時會因受到周圍人的暗示,而說一些與事實不符的話,特別是父母采取嚴厲地二選一式的問話方式。這種強烈的暗示性的提問口氣,使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成人身上,而忽視問題本身,在緊張和焦慮中往往按照習慣選擇“否定”。比如問“玩具是不是你弄壞的?”。所以,家長應該多使用開放性問題來了解情況。

另外,當父母采用帶有明顯傾向性的提問的時候,孩子為了某種理由,或達到自己的目的,也會導致孩子主動性地“說謊”的行為。這里會有兩種情況出現(xiàn),一是家長主動誘導孩子說謊,如孩子被欺負時你問“是他欺負你?”,二是家長主觀地替孩子找理由,如孩子不愿走路要你抱,你就問孩子“是不是腳疼了?”,孩子自然是順水推舟。

第五,期望得到贊賞而說謊。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人過度期望獲得別人的贊賞,是其虛榮心和較強的自卑心理導致。孩子和大人一樣,也都喜歡聽到贊賞,但幼兒和成人略有區(qū)別,出于虛榮心和自卑的較少,往往只是希望得到表揚,以滿足其成長過程中期望做“好孩子”的心態(tài),這是每個孩子的必經(jīng)之路。但要和孩子說希望得到別人表揚是對的,但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靠說謊去換取。

對于學齡后的孩子,由于其已進入相對開放的社會,其人際關系遠比幼兒園復雜,且在生活上基本都是自己照顧自己了,這樣同伴關系就顯得極為重要。所以,有些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希望獲得同伴羨慕的眼光,就會把希望得到的東西當成已經(jīng)得到的,或是夸大、炫耀自己擁有的東西。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及時進行糾正。

第六,想討好父母而說謊。孩子對父母是最可信賴的,這使孩子根據(jù)家庭中成員的地位情況,討好“強勢”、喜歡“庇護”自己的一方,用編造一些與事實不相符合的謊言,來讓家長高興、躲避管教,或獲得獎勵和關注。一般情況下,這些謊言都是善意的,可以不刻意關注。只是若學齡前孩子經(jīng)常這樣說,就是其有一點過度社會化了。

第七,為了逃避某些事情而說謊。孩子為了逃避或不愿意做某些事情,用說謊來達到目的。比如孩子要你抱的時候,喜歡說“累了”或是“腿疼”。對孩子說的這類話,與其說謊言,還不如說是借口更恰當一點,也是一種社會性習得的產(chǎn)物。所以,孩子會有這樣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其父母逼迫,或者是父母自己認為這些事情也想逃避。

第八,行為性撒謊。這是有明顯的目的性,屬于比較嚴重的情況,常伴隨偷拿和破壞等不良行為。比較常見的是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詢問孩子時,孩子為了保有已“獲得”的利益或滿足,會編造說小朋友送的,或是自己拾到的等。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根本原因是孩子的物主權不清晰,自我中心感較強,這種撒謊對孩子成長的危害性非常大。

對于行為性撒謊,若被發(fā)現(xiàn)了,但父母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糾正,或因顧及自己的顏面而袒護孩子,都會助長孩子的這種行為。否則的話,放任孩子這種行為,會使孩子進一步惡化,并影響孩子自我意識以及性格的健康發(fā)展。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父母曾經(jīng)當著孩子的面,做過類似的事情,想讓孩子改正是非常困難的,也會遭到抵觸。

第九,為了自己的愿望而說謊。這和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發(fā)展尚不完善有關,多是壓力較大、安全感缺失的孩子容易出現(xiàn),他們由于各種原因,對自己目前的狀態(tài)不滿意,希望有一種更好的環(huán)境和生活,也就是說把希望得到的東西當成已經(jīng)得到的。比如家長經(jīng)常責罵孩子,而孩子就可能對外人說他的父母非常溫柔、和藹。

根據(jù)上面對孩子撒謊原因的分析,面對孩子的各種謊言,不要先想著責備和處罰,而是要仔細分析是什么樣的謊言,并鼓勵孩子說出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對無意的謊言,可以不必在意,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是一種有意的說謊,則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犯錯誤的動機,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感受和愿望,給孩子主動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假設父母對孩子的謊言只知道打罵的話,下次孩子說謊時會學得更巧妙。

在這里,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對付孩子的謊言,不能以謊言來應對謊言。比如最常見的父母說法是,“說謊的孩子的鼻子會長”,或“再說謊就不要你了”,或“再說謊就把你舌頭剪了”,這些用謊言來教導孩子不要撒謊,不僅沒有任何作用,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教導孩子去撒謊。別以為孩子不明白,在孩子下次說謊,而父母說的懲罰一個都沒有實現(xiàn),你認為孩子會如何想和如何做?

說了半天回到最初的問題,我朋友是有點過了,就是生氣也不能嚇唬孩子的。從生理角度看,孩子剛拉完又有便意,是較正常的,也是孩子還不能完全自我控制排泄的表現(xiàn)。孩子可能會根據(jù)成人的反應,把此當成一種游戲,比較好的做法是隨著孩子,就當沒有發(fā)生。比較麻煩的是,若是孩子安全感不足,可能就是尋求關注的表現(xiàn),需要結合孩子其他表現(xiàn)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