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月談孩子教育:幼兒為何會懼怕男人?(案例分析)
場景:4歲左右的男孩,從小就對男性成人害怕,但對女性成人卻可以玩的很好。最近,只要看到成年男子靠近,就往你身后躲,甚至還抱有敵意。面對這樣的情況,如果是你,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
?
井中月解答:?
在自然界中,群居哺乳動物有許多本領,是需要向父母學習的,比如非洲獅群。一般情況下,雄獅是非常懶的,打獵、養(yǎng)育都由雌獅承擔,而幼獅也很少膩在雄獅身邊。但遇到外敵入侵的時候,幼獅立即躲到雄獅身后,因為牠們知道:雄獅對這些入侵者不會有任何的寬容!而危害到幼獅生命安全的事情,雄獅會以死相拼。?
?
群居哺乳動物中雄性動物,有一個很大的責任就是保護自己的種群不受侵犯,人類何嘗不是如此!只是由于社會的發(fā)展,使人類面臨自然危險和暴力行為的程度,已經大幅度下降。這使許多父親慢慢喪失了一些雄性的特征。但實際上,應該說父親的保護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并不能因為孩子很少面臨可見危險,就放棄對孩子的保護。否則的話,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各種不會危及生命的“危險”,紛沓而來。?
?
從理論上講,孩子在其沒有獨立生活之前,都是由長輩呵護的。孩子最早接觸的男性就是自己的父親,而孩子天生會對父親有親情的。同時,孩子也是通過認識父親來認識其他男性的。如果一個孩子,對從小就對其他男性成人害怕,甚至還抱有敵意,而與女性成人卻可以玩的很好,這就說明,其根源是孩子對男性認識不足。?
?
那都有什么樣的原因,會導致孩子對男性認識不足?我個人認為有三大方面的問題,一是父親的問題,這是主要因素;二是環(huán)境、教育等方面的原因,這是次要因素。在父親不能起到父親的作用時,這方面的因素就會上升到主要因素的地位。而當父親真正體現(xiàn)了父親角色的時候,這方面的因素反而變成孩子認識社會的一個重要契機,轉換為有利的影響。三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如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因素。?
?
在父親方面的原因:?
第一,問題出在父親的態(tài)度上。孩子害怕成年男性,這就說明孩子無法把父親視為能夠保護自己、照顧自己的人,認為所有的成年男性都和自己的父親一樣。其實,就算母親在照顧孩子,父親也不能當甩手掌柜,而是要積極與孩子接觸,敏感察覺孩子發(fā)出的互動信息,這樣孩子才能通過對父親的親近,消除對成年男性的恐懼心理。?
?
第二,過于強勢的父親不容易被孩子接受。有些父親陽剛十足,是典型的男子漢,十分能干且自信心強大,這在許多人眼里,絕對是一個好男人。但假若這樣的父親,不能在孩子面前,收斂自己的威嚴和逼人的氣勢,就無法全身心地接納孩子。孩子不僅無法學習、模仿父親,相反會被父親的威嚴和咄咄逼人的氣勢所壓倒,反而變得膽小和表里不一,這也會使孩子懼怕成年男性。?
?
第三,過于弱勢的父親不容易被孩子接受。有些父親在家中沒有地位,唯唯諾諾,十分的不自信。當孩子遇到這樣的父親,在所有人都看不起自己父親的時候,也會隨著眾人不認可自己的父親。所以,這些孩子會全面依戀和依賴自己的母親,并不認為父親不能象母親那樣,能保護、照顧自己。在排斥父親的情況下,孩子認為所有男性也和父親一樣。?
?
第四,說話不算數(shù)的父親不容易被孩子接受。有些父親在生活中,或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有說話不算數(shù)的情況出現(xiàn),特別是對孩子的許諾而最后沒有實現(xiàn)。當孩子經常在母親那得到“滿足”,這種鮮明的對比,會讓孩子感覺到男性都是善于“說謊”的。其結果就導致孩子對父親的認知有“缺陷”,推而廣之到其他男性??梢哉f,這是父親自找的結果。?
?
第五,暴力的父親無法讓孩子接受。如果父親本著“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教育理念,經常為小事而使用暴力和責備,則孩子無法獲得安全感。這使孩子不管有沒有錯誤,一見到父親就感到害怕,在躲離父親的情況下,怎么可能去了解父親?所以,孩子會理所應當?shù)卣J為,所有成年男性都會使用暴力,離他們遠一點是比較安全的,是較好的選擇。?
?
第六,過分敏感的父親也讓孩子不接受。有一些父親比較在意自己的孩子,在生活、學習方面可能比母親還關心,甚至達到過分擔心的地步,生怕孩子出現(xiàn)危險和不學好。這樣的父親,實際上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生存的力量,總想“幫助”孩子,就造成了對孩子的過分約束。孩子在總感到被監(jiān)視的情況下,也會認為其他男性和自己父親有同樣的嗜好。?
?
第七,夫妻關系不好導致孩子對父親不接受。父母之間的爭吵,特別是當著孩子的面的爭吵或打斗,是最容易使孩子的心靈受到打擊,導致安全感不足。另外,就算沒有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孩子依然會敏感地發(fā)現(xiàn)父母之間的爭執(zhí)。此時,孩子自然很難得到父親的認同和理解,他們也會更傾向于同情母親,導致對所有的男人有敵意。?
?
第八,離異單親母親的家庭,也使孩子會仇視男性。許多離異的母親,在說起孩子父親的時候,往往會帶有一種強烈的恨意,甚至會有一些咒罵和怨言,并直接歸結于這個世界上沒有好男人,男人就算喜歡欺騙女人的。于是,孩子在母親的影響下,也會認為所有成年男子都不是“好東西”,自然遇到男性后,會“敬而遠之”。?
?
在環(huán)境、教育等方面的原因:?
第一,沒有可模仿的對象,孩子接觸男性少。小孩子基本都是女性在照顧,包括保姆和幼兒園老師。孩子很容易與女性進行溝通,無形中抑制對男性特點的認識。再加上一些父親在教育上的缺失,孩子社會化過程中只能長期去模仿女性。同時,女性監(jiān)護人會對孩子的沖動、冒險、魯莽、攻擊等行為進行約束,也使孩子對男性認識不足。?
?
第二,受家長的防范意識的負影響。由于目前社會上有一些拐賣兒童、猥瑣孩子的情況出現(xiàn),為了保證自己孩子的安全,家長往往會告誡孩子少與陌生人交往,特別是對陌生成人男子。當外出時,也會要求孩子寸步不離。在這樣的引導教育下,孩子慢慢就對成年男性有所排斥。當遇到后,尋求家長的保護就是一種很自然的表現(xiàn)。?
?
第三,孩子曾遭受過成年男子的嚇過。這種創(chuàng)傷,會使孩子的心理創(chuàng)傷長期沒有得到修復,見到其他男性的時候,必然受到抑制。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而且孩子只會對特定的人,比如曾經“傷害”過的男性有敵意,很少出現(xiàn)泛化。而且,由于孩子天性易變,如果對方進行友善的溝通,情況很快就會出現(xiàn)緩解。?
?
第四,孩子對環(huán)境的不適應。有些孩子在適應環(huán)境方面,比較緩慢,當遇到很陌生的環(huán)境,就需要比正常孩子要長得時間。此時如果遇到陌生男性,更加引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和出現(xiàn)恐懼。這種情況出現(xiàn),使家長感覺上認為是孩子怕陌生男性。所以,家長在判斷的時候,要先觀察孩子在事前的表現(xiàn),是否有緊張、局促的表現(xiàn)。?
?
在孩子自身的問題上:?
第一,孩子是性格內向。有些孩子在表現(xiàn)上安靜、不喜歡接觸人,當遇到其他成年男性,在沒有了解之前,會采取一種很謹慎的態(tài)度。所以,在表現(xiàn)上,可能很害怕很接近。但孩子的這樣反應,并不是一件壞事,也許孩子只是想先遠遠的觀察。此時父母可以不必在意,也不要督促孩子表現(xiàn)出熱情來,當孩子完全放松后自然會有改變。?
?
第二,孩子情緒不穩(wěn)定。對于一些情緒不穩(wěn)定的孩子,他們容易產生焦慮,對各種刺激的反應會反應過度。與人交往時,強烈的情緒反應會影響他們的正常適應。所以,當這樣的孩子遇到陌生男子,如果在孩子情緒不好,或對方稍有不如愿的地方,孩子就會有比較明顯的反應,躲避就是孩子一種比較合理的選擇。當然,也比較容易出現(xiàn)發(fā)脾氣的情況。?
?
第三,孩子的自卑感強。這樣的孩子,一般缺乏社交技巧和能力,且過于敏感而對一些信號理解錯誤。所以,這些孩子會從別人的眼光中“看出”別人對他的厭惡、憎恨,在這種理解下,就因為緊張、害怕,而會拒絕和陌生男子接觸。另外,有口吃等身體障礙的孩子,因為跟不上成人的節(jié)奏,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出現(xiàn)。?
?
第四,孩子的視感問題。小孩子喜歡漂亮的女性和柔和的表情,而一般男性不僅線條比較粗狂,且表情比較嚴肅,給人不容易接近的感覺,這就容易引起小孩子的恐懼情緒。不過,這種情況往往都是針對0-3歲的嬰兒的,和孩子對陌生人的猜疑和認生有關系,是孩子相對正常的表現(xiàn)。只是對大一點的孩子,恐怕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
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家長在遇到孩子害怕陌生男性的時候,要理解這是孩子的正常情緒反應,不要進一步的加強保護,或批評孩子是“膽小鬼”,或簡單粗暴地訓斥和責罵。家長要了解他們恐懼的原因,幫助他們克服恐懼的心理,同時要有耐心幫他們解除。當然,孩子最初采取的對應行為,多是自然反應,家長如果不加以引導,就會成為行為習慣。?
?
另外,父母一定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害怕陌生男性,父母看來是很簡單的事,沒有什么理由要害怕,可對幼小來說,這種恐懼可能是非同小可的。所以,當孩子尋求保護的時候,更多的講理和解釋作用不大,遠不如給孩子一些實際支持,比如擁抱,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理解他們的,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就是他們的依靠,和父母在一起是絕對安全的。
- 相關熱點:
- 英語六級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