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大學,真的有用嗎?這個問題,不光是很多考大學的人在問,很多上完了大學的人也不一定有答案。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必須先明白“大學到底是什么”

?

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書,就是和大學有關(guān)的。它就是這本《大學之路》

?

?

這本書看起來很土,不過卻是一本很有用的書。它的作者是中國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computer scientist)——吳軍。他除了是計算機科學家,也是一位投資人(investor),曾經(jīng)是騰訊的副總裁。這本書,是他陪女兒在美國選大學的過程中寫出的,他們走訪了十幾家世界頂尖的名校,并將這些經(jīng)驗融匯進了這套書。不過可別誤會,這不是一套擇校指南,它是在從很宏觀的層面來講教育這件事。在書的前段,他很透徹地指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中國人和西方人的眼里,大學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

中國,乃至其他東亞國家普遍認為,大學是一個必選項(a choice you must take),覺得只有上了大學才能有體面的生活。這種思維模式(mindset)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時代,中國人基本都會無條件地把學歷(academic qualification)社會地位(social status)掛鉤,并且覺得學歷越高生活必然越好。

?

而西方人眼中的大學是不一樣的,對他們來說,大學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選項(option),只有想從事某些特定職業(yè)的人才需要上大學;除了大學,還有很多其他的人生軌跡可以選擇,而且并不一定比讀大學差。對他們來說,大學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它只代表了教育中的一種——學術(shù)教育(academic education)。除此之外,他們眼中還有其他的教育方向,例如職業(yè)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而很多高薪職業(yè)其實是需要這種教育的。

?

在這本書中,吳軍不光分析了東西方觀點的不同,也講述了現(xiàn)在世界范圍內(nèi)主流的幾種教育理念,還詳細地描寫了那些世界名校的運作方式。上大學,值得嗎?你為什么要上大學?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必須先理解大學和教育的本質(zhì),如果你正被這樣的困惑煩惱著,不妨來看看這套書吧。最后,分享一段書中的金句: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句話,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事實上,成功的道路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擁擠,在人生的馬拉松上,絕大多數(shù)人跑不到一半就棄權(quán)了。

?

OK,來講講今天的詞?academic。它最廣為人知的意思就是“學術(shù)的”、“學院派的”,而除了這個意思以外,它其實還表示“有學習能力的”、“成績好的”

?

那么,我們來造個句子吧~

He is not very?academic.
他的學習不怎么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