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丑末歸來,業(yè)已燈殘人靜……蕓卸妝尚未臥,高燒銀燭,低垂粉頸,不知觀何書而出神若此。(沈復(fù) - 浮生六記)

翻譯關(guān)鍵詞:燈殘人靜,銀燭,粉頸,出神

譯文:The room was then pervaded with quietness, bathed in the silent glow of the candle-lights……Yun had taken off her bridal costume, but had not yet gone to bed. She was bending her beautiful white neck before the bright cadles, quite absorded reading a book. (林語堂 譯)
?

翻譯筆記:
于是~沈復(fù)的《浮生六記》又來了。這次選的是沈復(fù)與蕓娘新婚之夜的場景描述。

燈殘人靜
“人靜”這個不難翻譯,雖說林語堂用了一個pervaded with quietness這樣比較復(fù)雜的說法,但是我們自己只要翻譯出一個silent、quiet的意思在里面就行啦;不過這個“燈殘”,本意是人群散去,冷冷清清,蠟燭也燒得快要沒有了,側(cè)重的是那種寂靜的氣氛,于是還是和前面的“人靜”是相關(guān)聯(lián)的。看林語堂的譯文:bathed in the silent glow of the candle-lights,前有quietness,后有silent,但是用詞上也沒有重復(fù)。這里用得最好的卻是一個bathed in,傳神地描繪出了那種黯淡的燭光暈染下,整個房間彌漫著的靜謐氣氛。這算是在原文基礎(chǔ)上的一個浪漫的發(fā)揮,因為我們固然可以將這四個字簡單翻譯成:the room was quiet in dim candle-lights,但是如果要添譯動詞的話,就要好好斟酌,因為原文畢竟描繪的是一種很浪漫的氣氛,動詞選用不當(dāng),譯文的語氣也就變味了。pervaded with quietness,一個pervade可以突出安靜的程度;而一個bath,同樣能產(chǎn)生那種光線柔和美好的聯(lián)想。


高燒銀燭,低垂粉頸
對仗工整的兩句,不過若要追求譯文同樣工整對仗,可能就不夠自然——畢竟原文中“高燒銀燭”的“高”也非實指,我們不一定要在譯文中將這個high和low的位置對比鮮明地表達(dá)出來。林語堂的譯文很簡單,一句話,將其處理成“在燭光下低頭看書”的意思。這里要小小注意一下:粉頸,不要翻譯成pink neck之類的,而應(yīng)該是white,或者我們添加一些諸如delicate之類的形容詞,表達(dá)出那種肌膚柔嫩的感覺就行,千萬不要糾結(jié)于原文的字面哦。

不知觀何書而出神若此
原文是“出”,譯文的語言卻是“入”——absorbed。如果按照“出神”的中文意思翻譯成absent-minded,反倒和語意相悖了。be absorded in sth. 也是蠻常見的詞組,表示“全神貫注”,類似的還有be immersed in.老實說,這里原文應(yīng)該是“入神”的意思吧~但是中文中“出神”也確實有表示“全神貫注”的意思,absorded in one's thought,所以翻譯的時候大家還是要研究一下上下文的意思先~

總結(jié):單看今天的譯文,會覺得這一段英文也蠻簡單的,基本上屬于我們自己也寫得出來的句子,但是簡單不表示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哦~

(本文由滬江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某蕉的私家翻譯筆記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