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普通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分析報告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2001-04-04 15:22
□綜合測試突出綜合學習能力考查?□學習能力包括記憶、理解、應用
□綜合測試控制試卷難度?□把握試卷結(jié)構整體性?
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逐步推進,2000年我國浙江、江蘇、吉林、山西等四省高考實施了“3+X”科目改革方案,其中的“X”分別是綜合了歷史、地理、政治等課程內(nèi)容的“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和綜合了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內(nèi)容的“理科綜合能力測試”。這種文、理分科而分別集合各相關學科內(nèi)容的綜合測試方法,在我國高考歷史上尚屬首次,對命題者、應試者、閱卷者以及招生考試機構的組織管理者來說都是一次新的嘗試。?
由于我國的高考已被社會賦予了特殊的地位、功能和使命,使得涉及它的每一項改革,每一個哪怕是微小的變化,都會帶來廣泛甚至強烈的社會反響。因此,高考的改革尤其考試內(nèi)容與方式的改革,必須是謹慎、穩(wěn)妥的,是在充分考慮到社會可接受條件下的變革。應該說,“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和“理科綜合能力測試”高考科目改革方案的設計,比較充分地考慮到了我國中學課程設置及教學方式、大學對入學新生的基本要求,已實施多年的考試科目及方式對中學教學、社會的傳統(tǒng)影響和社會對新一輪高考的認同和接受程度等諸多因素。而綜合卷試題的編制和試卷的組成,將不僅直接關系著每一位考生的命運,也關系著社會能否接受高考內(nèi)容與方式的改革。事實上,綜合能力測試卷的命題與組卷,已成為新一輪高考改革方略中考試方式與內(nèi)容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如何使命題既能科學地表達綜合能力考試的本質(zhì),又符合中學教學的實際,在“求變”與“持穩(wěn)”的“抗衡”過程中找到兩者最佳的結(jié)合點并使其達到最大程度的一致與平衡,以充分體現(xiàn)高考內(nèi)容與形式改革的基本精神;如何把握綜合科目的綜合能力測試命題與組卷的形式、結(jié)構、風格及難度等,是命題者在命題與組卷過程中自始至終所面臨并努力探求的問題。這些問題絕非一次考試命題就能圓滿解決,它的確需要摸索的過程和實踐的檢驗。然而,無論如何,第一份文、理綜合能力測試試卷已面世,它集合了命題者以往命題與組卷的經(jīng)驗、主觀愿望和考試的客觀要求。本文將主要對“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浙江、江蘇、吉林卷)的命題與組卷的指導思想進行探討和做些說明。?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浙江、江蘇、吉林卷)考查考生對政治、歷史、地理三個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和由此形成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方式方法的學科思維品質(zhì)。全卷共38道題,滿分260分。其中選擇題有32小題,128分;非選擇題6小題,132分。命題和組卷的思想方法及由此而形成的試卷風格,注意把握和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確定“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考試性質(zhì)?
考試性質(zhì)的確定,是明確命題方向、決定試題與試卷特征的根本性問題。?
考試學研究認為:考試是為了某種判斷和評估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的信息收集過程。是通過一定的方式測量、甄別人的某方面素質(zhì),如知識、技能、智力、能力、品德、體質(zhì)等的一種活動。是評價的工具和手段。考試按其目的和方法可分為三類:?
(1)水平考試?
水平考試即資格考試。它是以檢驗是否達到既定目標而設定的考試。其特點是標準性,多用于絕對性測試。?
如證書考試、畢業(yè)考試、等級考試等。?
(2)選拔考試?
選拔考試即競爭考試。它是以區(qū)分考生成績從而有利于比較為目的的考試。其特點是區(qū)分性,多用于相對性考試。如大學入學考試、招工考試、選干考試、榮譽證考試等。?
(3)評價考試?
評價考試即反饋考試。它是以檢查教學效果為目的的考試。其特點是反饋性和評定性,絕對考試和相對考試并用。多用于學校內(nèi)部的考試。如診斷性考試、形成性考試、總結(jié)性考試等。?
顯然,“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不單是為檢測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達到了何種程度,也并非為了檢驗教學或?qū)W習效果。雖然這兩種功能它同時具備,但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查、確定考生是否具備升入更高一級學校及其相關專業(yè)的知識貯備、相應能力等??荚嚨慕Y(jié)果將被用來選拔優(yōu)秀學生進入大學繼續(xù)學習。因此,它不同于為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保送生設置了一道門檻的、綜合了八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測試”,也不同于為檢驗考生全面而綜合的基本知識、基本學習能力而設計的除語、數(shù)、外以外中學其他六門文化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測試”。其突出的標志是試題和試卷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必要的區(qū)分度。?
考試的性質(zhì)一旦確定,考試的目標則隨之明確。試題的設計、試卷的編排將為實現(xiàn)考試的目標服務?!拔目凭C合能力測試”的考試目標可以概括為:準確地測量考生對政治、歷史、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學習能力,科學地反映考生學習的潛質(zhì)和潛力,有效地區(qū)分考生的真實水平。?
突出對綜合學習能力的考查?
注重或強調(diào)考查考生的學習能力,是高考命題一貫奉行的準則。從以往的考試中,不難得出這一結(jié)論。學習能力從低到高大體可分為三個層次:記憶、理解和應用。如果再具體一些,記憶層次可包括再認、了解等;理解層次包括比較、區(qū)分等;應用層次包括分析、綜合、信息提煉與提取、解決問題、評價等。三個層次之間是遞進的和相互包容的。這種能力層次的劃分和分析方法,基于美國教育心理學家B.S.布魯姆提出的認知領域的目標分類體系理論。?
布盧姆以外顯行為作為教育目標分類的基點,以行為復雜程度作為分類依據(jù),把認知領域的學習水平由低到高分作六類:即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其能力因素的參與逐步遞增與深化,后一類包含著前面各類的能力因素,六層之間具有連續(xù)性,每一高層次的目標都是所有低層次的行為和目標的延伸和發(fā)展。其學習水平的分類標準是:?
知識:主要指對學過的知識的再認(如確認、配對、指出名稱、選擇等)和再現(xiàn)(如默寫、背誦、描述)。?
領會:指能抓住事物的實質(zhì)。主要表現(xiàn)是:能對知識作出解釋,即用自己的話說明含義;能對抽象的概念、方法、規(guī)律舉出實例;能做到對表達形式的正確轉(zhuǎn)換,如在文字敘述、表達式、圖示、操作之間的翻譯或互換;進行變式判別,即在條件、結(jié)論非標準情況下作出正確辨別;能把尚未表達出來的內(nèi)容表述完整,進行直接推斷;進行改寫和縮寫。?
應用:指對所學知識在新情境下的運用。這種情境是由一定的背景材料所構成的問題,而且沒有說明問題解決的模式,學生無法單純通過記憶模仿完成,當然這些背景材料是由學生的已有知識(包括教科書中學到的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提供的。這樣,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能正確地使用知識,進行操作和運算,解決問題;能對錯誤之處進行修改;能把各種知識聯(lián)系起來,用于處理問題。?
分析:指能將某種知識進行分解,找出組成的要素,并了解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構造方式和組成法則,因此,這一層次要求學生正確進行剖析、分割、圖解并列出綱目,分清要點;能把握各部分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能在剖析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推斷。?
綜合:是指將原有知識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和新知識的重新組合,構成一種原先不大清楚的模式或結(jié)構,把它改組成一個新的、更清晰的整體,因此,這種組合是包含了明顯的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當然這種創(chuàng)造是在特定的問題、資料范圍內(nèi)進行的,是在一定理論框架和方法論框架范圍內(nèi)進行的綜合。這一層次要求學生能按自己的想法對知識找出聯(lián)系、重新構造、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整理;對條件不完整的問題,能創(chuàng)設條件,構成完整的問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計劃或操作程序;能通過對現(xiàn)象或事實的研究,進行分類或組織,發(fā)現(xiàn)內(nèi)在規(guī)律,同時,能從抽象的符號、命題或諸如此類的東西入手,做出合理的推論。?
評價:是指為了某種目的,對觀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資料等的價值作出判斷。它涉及到對知識、領會、運用、分析和綜合等所有其他行為的某種組合,同時又涉及到包括價值在內(nèi)的準則。?
很明顯,高考命題所考查的能力,仍包含在這些認知目標之內(nèi),同時更突出或重視考查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或評價的能力。?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依然遵循了強調(diào)能力考查的原則,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種學習能力已不是僅局限于某一學科的思維方法和分析能力,更包括了綜合各學科思維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
這種綜合學科的學習能力的考查表現(xiàn)在試卷和試題兩方面。首先試卷中集合了歷史、地理、政治三門文化課的基本知識、原理和規(guī)律??忌诿鎸突卮饐栴}時,思維處于不斷地判斷、分析問題的歸屬、選擇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的狀態(tài),而這種思維狀態(tài),實質(zhì)上表現(xiàn)和反映了綜合運用知識評判、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正是由于在綜合能力測試卷中對考生的學習能力的考查出現(xiàn)了新的要求,才使得原本在單科試卷中很容易解答的問題匯總到一起便增加了解題難度。?
另一方面,出現(xiàn)了需要運用不同的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試題。即命題所涉及的內(nèi)容,是地理、歷史、政治各學科知識的交叉與綜合,考生要在準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迅速動員和提取有效信息(其來自卷面提供的情境、資料,對教科書有關知識的記憶或日常社會生活的積累等),并將它們?nèi)诤蠟橐惑w,經(jīng)過判斷、分析、評價等一系列思維過程,完成對問題的解答。如第37題:認讀圖5所示的地理區(qū)域,回答下列問題:?
●根據(jù)1947年11月第二屆聯(lián)合國大會的決議,由什么民族在該區(qū)域的什么地方建立什么國家?在該地建國的原因是什么??
●美國為什么插手該地區(qū)事務?如何插手??
該題圍繞中東問題立意。中東地區(qū)以其民族、宗教、土地等重重矛盾,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以致為各大國競爭和關注,頻發(fā)戰(zhàn)爭等成為世界的熱點地區(qū)之一。題目首先從地理問題入手,要求考生分析一幅沒標有地名的區(qū)域圖,從圖中提供的自然地理信息(沙漠標志、經(jīng)緯度等)中,判斷該圖所示的區(qū)域和該區(qū)域的氣候特征,并推斷出當?shù)厮Y源短缺的結(jié)論。然后引入歷史問題,涉及當?shù)孛褡濉⑽幕?、宗教等方面,要求考生?jù)題意進行分析說明。再從國際政治的角度設問,引導考生揭露和批判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該題有機地將地理、歷史、國際政治等各方面知識融合在一起,考查考生綜合地分析、判斷、歸納、評價等方面的能力。?
這類試題目前在試卷中占比例不大,只有約20%。但也有的試題雖以單科“身份”出現(xiàn),卻也涉及到其他學科的知識,如選擇題第11小題:?
宋代海上往來大多是三四月間從日本駛往中國的江浙沿海,五六月間從江浙沿海駛向日本。這樣選擇航行時間主要是為了?
A.避開倭寇的活動?
B.遵守朝廷有關海禁的規(guī)定?
C.利用海洋回流?
D.利用季風?
該題內(nèi)容則包含了歷史和地理的有關知識;更有一些歷史試題滲透了經(jīng)濟和地理方面的知識。?
此外,即使是只涉及單科知識內(nèi)容的試題,也少有僅考查單方面的學習能力,而是引導考生運用學科內(nèi)部不同方面的知識,表現(xiàn)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能力。如選擇題第1、2、3小題。?
該題僅涉及地理單學科知識,卻綜合了自然與人文地理的內(nèi)容。題目以地形圖考查基本讀圖、識圖、分析地圖和空間想像等理性思維過程;用實地考察的結(jié)果檢測考生對區(qū)域表現(xiàn)的理論分析能力;用解決問題的措施考查考生是否具備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評價地理事象的能力和相當?shù)沫h(huán)境意識。?
總之,不論試題以何種形式出現(xiàn),其根本是考查考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控制試卷難度、把握試卷結(jié)構整體性?
難度是題目對考生知識和能力適合程度的指標。它是在能夠正確回答一道試題的人數(shù)(或得分數(shù))與參加考試的總?cè)藬?shù)(或總分數(shù))之間形成的比率,通常以通過率表示。試卷的難度水平就取決于組成試卷的題目的難度。教育測量學研究理論認為,如果考試的目的是要在全體考生間進行最充分的比較,則要求分數(shù)能夠最大程度地區(qū)分考生,此時考試的平均難度應控制在0.5左右較為適宜。若要達到這一難度要求,試卷中的試題難度應分布在0.20至0.80之間。?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是帶有實驗性和學科知識組合型的新型考試,對試題及試卷難度的控制也因此有了新的含義。但無論如何,影響試題難度的基本因素如對試題涉及內(nèi)容的熟悉程度、試題所要求認知目標層次的高低、題目的信息量與可接受性、題目結(jié)構及其動態(tài)變化程度、試題的分量與時間的約束等不會改變,對新型考試的難度控制也依然基于對這些基本因素的考慮。?
首先要保證題目所考查的內(nèi)容在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nèi),并且不回避重點、焦點和熱點問題。即以各學科的主干知識(其中地理科只考查高中必修課部分)包括基本事實、原理和規(guī)律為考試內(nèi)容主體,不出偏、怪、內(nèi)容冷澀的題目;以世界熱點、焦點和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為立意中心,使試題植根于社會生活之中,既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又具有豐厚的答題素材,讓考生有話可說,有理可書。如中東問題、中國加入“WTO”問題、環(huán)境問題、西部開發(fā)問題等。?
其次,合理地安排試題次序,避免非智力因素對考試結(jié)果的不利影響。在單科內(nèi)容試卷中,試題的排序多以試題的難易程度為基準,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這是從考生答題的心理因素考慮的。因為如果考生一開始便遭遇到無法完成的難題,可能會形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對回答后面的問題產(chǎn)生不利影響,乃至造成考試結(jié)果的不真實。而在綜合科目的考試卷中,除了試題本身難易程度的影響外,還出現(xiàn)了各科目內(nèi)容之間的干擾問題。如果考生在回答每一道題之前須先判斷該題內(nèi)容屬于哪個學科,再決定從哪個角度答題,則勢必延長答題時間。這實質(zhì)上侵占了考生正常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客觀上增加了試題的難度。因此,“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卷的試題是按學科內(nèi)容和試題形式排序的,即將同一學科內(nèi)容的試題排布在一起,如選擇題是按地理科、歷史科、政治科的次序排列,非選擇題中將單科試題與綜合科目試題分開排列。這樣的安排為考生答題和教師閱卷提供了方便,減少了操作失誤的機率。?
此外,對題量和試卷長度的限制也是控制試卷難度的有效手段。試卷的長度是指考試所有內(nèi)容與完成全部答題所需時間的相宜程度。如果測試內(nèi)容不飽滿,試卷過短,則考生的成績可能拉不開檔次,或因知識覆蓋面不夠而致考試結(jié)果不公;反之,題量過大,考生即使每一道題都會做也因時間不足而無法完成,其考試結(jié)果也沒有反映出考生的真實水平。試卷的長度一般控制在中等程度的考生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全卷為宜?!拔目凭C合能力測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時間比單科考試增加了30分鐘,但考慮到考試內(nèi)容及考查的能力要求綜合變化的情況,總的題量及答題量依然與單科試卷的分量相當,以使考生能從容適應這種變化了的考試形式。?
地理、歷史、政治三個學科均已形成相對獨立完整的學科體系,各科試題的設計方法與風格、所考查知識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答題的形式與技巧也各有側(cè)重和特色。但三個學科的內(nèi)容畢竟在“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卷中聚集組合而形成了一份試卷,因此必須把握整個試卷結(jié)構的整體性。突出的表現(xiàn)是在設計試題尤其是綜合試題時,圍繞題目的主體立意編排學科內(nèi)容,而非以各科的重心內(nèi)容為中心,學科的知識服從并服務于整個試題的立意所在和價值取向。此外要保證各科知識內(nèi)容之間不提供相互暗示的信息,盡量滿足學科知識間的自然過渡等。?
注重考試語言表達的科學、嚴謹和親和性?
試題試卷是為考生展示學識、能力、超越和戰(zhàn)勝自我的意志、毅力而搭建的舞臺,考生表現(xiàn)的上乘或失敗,與舞臺構筑的質(zhì)量亦有關系。試卷應與考生之間形成可接受的、能自然交流的協(xié)調(diào)適應關系?!拔目凭C合能力測試”卷在試卷與試題的表現(xiàn)形式方面,注意使用明確、簡潔的指導語;注意地圖及圖表展示的清晰程度;使用不同字體以區(qū)分試題材料與正題的差別;在同義或使用共同材料的題目群之間分隔距離等等,盡量使試卷看起來賞心悅目,也盡量避免非智力因素對考生答題的不利影響和因此而造成的不公正考試結(jié)果。?
綜上所述,“文科綜合能力測試”試題的編制和試卷的設計編排,力圖體現(xiàn)考試的選拔性,考試內(nèi)容的綜合性、試卷結(jié)構的整體性,試題試卷難度的穩(wěn)定性和考試語言表達的親和性。作為第一次嘗試,很可能有一些良好的主觀愿望和構想在客觀上并沒有達到或?qū)崿F(xiàn),個別試題也還存在著失誤或缺陷。但終于邁出了第一步,積累了初步經(jīng)驗。希望我國的高考改革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也希望高考改革的進程因我們的共同努力而平穩(wěn)順利。?
(文章所附圖表請見2001年1月31日本報五至八版)
□綜合測試控制試卷難度?□把握試卷結(jié)構整體性?
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逐步推進,2000年我國浙江、江蘇、吉林、山西等四省高考實施了“3+X”科目改革方案,其中的“X”分別是綜合了歷史、地理、政治等課程內(nèi)容的“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和綜合了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內(nèi)容的“理科綜合能力測試”。這種文、理分科而分別集合各相關學科內(nèi)容的綜合測試方法,在我國高考歷史上尚屬首次,對命題者、應試者、閱卷者以及招生考試機構的組織管理者來說都是一次新的嘗試。?
由于我國的高考已被社會賦予了特殊的地位、功能和使命,使得涉及它的每一項改革,每一個哪怕是微小的變化,都會帶來廣泛甚至強烈的社會反響。因此,高考的改革尤其考試內(nèi)容與方式的改革,必須是謹慎、穩(wěn)妥的,是在充分考慮到社會可接受條件下的變革。應該說,“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和“理科綜合能力測試”高考科目改革方案的設計,比較充分地考慮到了我國中學課程設置及教學方式、大學對入學新生的基本要求,已實施多年的考試科目及方式對中學教學、社會的傳統(tǒng)影響和社會對新一輪高考的認同和接受程度等諸多因素。而綜合卷試題的編制和試卷的組成,將不僅直接關系著每一位考生的命運,也關系著社會能否接受高考內(nèi)容與方式的改革。事實上,綜合能力測試卷的命題與組卷,已成為新一輪高考改革方略中考試方式與內(nèi)容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如何使命題既能科學地表達綜合能力考試的本質(zhì),又符合中學教學的實際,在“求變”與“持穩(wěn)”的“抗衡”過程中找到兩者最佳的結(jié)合點并使其達到最大程度的一致與平衡,以充分體現(xiàn)高考內(nèi)容與形式改革的基本精神;如何把握綜合科目的綜合能力測試命題與組卷的形式、結(jié)構、風格及難度等,是命題者在命題與組卷過程中自始至終所面臨并努力探求的問題。這些問題絕非一次考試命題就能圓滿解決,它的確需要摸索的過程和實踐的檢驗。然而,無論如何,第一份文、理綜合能力測試試卷已面世,它集合了命題者以往命題與組卷的經(jīng)驗、主觀愿望和考試的客觀要求。本文將主要對“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浙江、江蘇、吉林卷)的命題與組卷的指導思想進行探討和做些說明。?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浙江、江蘇、吉林卷)考查考生對政治、歷史、地理三個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和由此形成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方式方法的學科思維品質(zhì)。全卷共38道題,滿分260分。其中選擇題有32小題,128分;非選擇題6小題,132分。命題和組卷的思想方法及由此而形成的試卷風格,注意把握和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確定“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考試性質(zhì)?
考試性質(zhì)的確定,是明確命題方向、決定試題與試卷特征的根本性問題。?
考試學研究認為:考試是為了某種判斷和評估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的信息收集過程。是通過一定的方式測量、甄別人的某方面素質(zhì),如知識、技能、智力、能力、品德、體質(zhì)等的一種活動。是評價的工具和手段。考試按其目的和方法可分為三類:?
(1)水平考試?
水平考試即資格考試。它是以檢驗是否達到既定目標而設定的考試。其特點是標準性,多用于絕對性測試。?
如證書考試、畢業(yè)考試、等級考試等。?
(2)選拔考試?
選拔考試即競爭考試。它是以區(qū)分考生成績從而有利于比較為目的的考試。其特點是區(qū)分性,多用于相對性考試。如大學入學考試、招工考試、選干考試、榮譽證考試等。?
(3)評價考試?
評價考試即反饋考試。它是以檢查教學效果為目的的考試。其特點是反饋性和評定性,絕對考試和相對考試并用。多用于學校內(nèi)部的考試。如診斷性考試、形成性考試、總結(jié)性考試等。?
顯然,“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不單是為檢測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達到了何種程度,也并非為了檢驗教學或?qū)W習效果。雖然這兩種功能它同時具備,但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查、確定考生是否具備升入更高一級學校及其相關專業(yè)的知識貯備、相應能力等??荚嚨慕Y(jié)果將被用來選拔優(yōu)秀學生進入大學繼續(xù)學習。因此,它不同于為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保送生設置了一道門檻的、綜合了八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測試”,也不同于為檢驗考生全面而綜合的基本知識、基本學習能力而設計的除語、數(shù)、外以外中學其他六門文化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測試”。其突出的標志是試題和試卷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必要的區(qū)分度。?
考試的性質(zhì)一旦確定,考試的目標則隨之明確。試題的設計、試卷的編排將為實現(xiàn)考試的目標服務?!拔目凭C合能力測試”的考試目標可以概括為:準確地測量考生對政治、歷史、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學習能力,科學地反映考生學習的潛質(zhì)和潛力,有效地區(qū)分考生的真實水平。?
突出對綜合學習能力的考查?
注重或強調(diào)考查考生的學習能力,是高考命題一貫奉行的準則。從以往的考試中,不難得出這一結(jié)論。學習能力從低到高大體可分為三個層次:記憶、理解和應用。如果再具體一些,記憶層次可包括再認、了解等;理解層次包括比較、區(qū)分等;應用層次包括分析、綜合、信息提煉與提取、解決問題、評價等。三個層次之間是遞進的和相互包容的。這種能力層次的劃分和分析方法,基于美國教育心理學家B.S.布魯姆提出的認知領域的目標分類體系理論。?
布盧姆以外顯行為作為教育目標分類的基點,以行為復雜程度作為分類依據(jù),把認知領域的學習水平由低到高分作六類:即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其能力因素的參與逐步遞增與深化,后一類包含著前面各類的能力因素,六層之間具有連續(xù)性,每一高層次的目標都是所有低層次的行為和目標的延伸和發(fā)展。其學習水平的分類標準是:?
知識:主要指對學過的知識的再認(如確認、配對、指出名稱、選擇等)和再現(xiàn)(如默寫、背誦、描述)。?
領會:指能抓住事物的實質(zhì)。主要表現(xiàn)是:能對知識作出解釋,即用自己的話說明含義;能對抽象的概念、方法、規(guī)律舉出實例;能做到對表達形式的正確轉(zhuǎn)換,如在文字敘述、表達式、圖示、操作之間的翻譯或互換;進行變式判別,即在條件、結(jié)論非標準情況下作出正確辨別;能把尚未表達出來的內(nèi)容表述完整,進行直接推斷;進行改寫和縮寫。?
應用:指對所學知識在新情境下的運用。這種情境是由一定的背景材料所構成的問題,而且沒有說明問題解決的模式,學生無法單純通過記憶模仿完成,當然這些背景材料是由學生的已有知識(包括教科書中學到的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提供的。這樣,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能正確地使用知識,進行操作和運算,解決問題;能對錯誤之處進行修改;能把各種知識聯(lián)系起來,用于處理問題。?
分析:指能將某種知識進行分解,找出組成的要素,并了解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構造方式和組成法則,因此,這一層次要求學生正確進行剖析、分割、圖解并列出綱目,分清要點;能把握各部分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能在剖析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推斷。?
綜合:是指將原有知識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和新知識的重新組合,構成一種原先不大清楚的模式或結(jié)構,把它改組成一個新的、更清晰的整體,因此,這種組合是包含了明顯的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當然這種創(chuàng)造是在特定的問題、資料范圍內(nèi)進行的,是在一定理論框架和方法論框架范圍內(nèi)進行的綜合。這一層次要求學生能按自己的想法對知識找出聯(lián)系、重新構造、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整理;對條件不完整的問題,能創(chuàng)設條件,構成完整的問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計劃或操作程序;能通過對現(xiàn)象或事實的研究,進行分類或組織,發(fā)現(xiàn)內(nèi)在規(guī)律,同時,能從抽象的符號、命題或諸如此類的東西入手,做出合理的推論。?
評價:是指為了某種目的,對觀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資料等的價值作出判斷。它涉及到對知識、領會、運用、分析和綜合等所有其他行為的某種組合,同時又涉及到包括價值在內(nèi)的準則。?
很明顯,高考命題所考查的能力,仍包含在這些認知目標之內(nèi),同時更突出或重視考查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或評價的能力。?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依然遵循了強調(diào)能力考查的原則,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種學習能力已不是僅局限于某一學科的思維方法和分析能力,更包括了綜合各學科思維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
這種綜合學科的學習能力的考查表現(xiàn)在試卷和試題兩方面。首先試卷中集合了歷史、地理、政治三門文化課的基本知識、原理和規(guī)律??忌诿鎸突卮饐栴}時,思維處于不斷地判斷、分析問題的歸屬、選擇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的狀態(tài),而這種思維狀態(tài),實質(zhì)上表現(xiàn)和反映了綜合運用知識評判、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正是由于在綜合能力測試卷中對考生的學習能力的考查出現(xiàn)了新的要求,才使得原本在單科試卷中很容易解答的問題匯總到一起便增加了解題難度。?
另一方面,出現(xiàn)了需要運用不同的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試題。即命題所涉及的內(nèi)容,是地理、歷史、政治各學科知識的交叉與綜合,考生要在準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迅速動員和提取有效信息(其來自卷面提供的情境、資料,對教科書有關知識的記憶或日常社會生活的積累等),并將它們?nèi)诤蠟橐惑w,經(jīng)過判斷、分析、評價等一系列思維過程,完成對問題的解答。如第37題:認讀圖5所示的地理區(qū)域,回答下列問題:?
●根據(jù)1947年11月第二屆聯(lián)合國大會的決議,由什么民族在該區(qū)域的什么地方建立什么國家?在該地建國的原因是什么??
●美國為什么插手該地區(qū)事務?如何插手??
該題圍繞中東問題立意。中東地區(qū)以其民族、宗教、土地等重重矛盾,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以致為各大國競爭和關注,頻發(fā)戰(zhàn)爭等成為世界的熱點地區(qū)之一。題目首先從地理問題入手,要求考生分析一幅沒標有地名的區(qū)域圖,從圖中提供的自然地理信息(沙漠標志、經(jīng)緯度等)中,判斷該圖所示的區(qū)域和該區(qū)域的氣候特征,并推斷出當?shù)厮Y源短缺的結(jié)論。然后引入歷史問題,涉及當?shù)孛褡濉⑽幕?、宗教等方面,要求考生?jù)題意進行分析說明。再從國際政治的角度設問,引導考生揭露和批判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該題有機地將地理、歷史、國際政治等各方面知識融合在一起,考查考生綜合地分析、判斷、歸納、評價等方面的能力。?
這類試題目前在試卷中占比例不大,只有約20%。但也有的試題雖以單科“身份”出現(xiàn),卻也涉及到其他學科的知識,如選擇題第11小題:?
宋代海上往來大多是三四月間從日本駛往中國的江浙沿海,五六月間從江浙沿海駛向日本。這樣選擇航行時間主要是為了?
A.避開倭寇的活動?
B.遵守朝廷有關海禁的規(guī)定?
C.利用海洋回流?
D.利用季風?
該題內(nèi)容則包含了歷史和地理的有關知識;更有一些歷史試題滲透了經(jīng)濟和地理方面的知識。?
此外,即使是只涉及單科知識內(nèi)容的試題,也少有僅考查單方面的學習能力,而是引導考生運用學科內(nèi)部不同方面的知識,表現(xiàn)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能力。如選擇題第1、2、3小題。?
該題僅涉及地理單學科知識,卻綜合了自然與人文地理的內(nèi)容。題目以地形圖考查基本讀圖、識圖、分析地圖和空間想像等理性思維過程;用實地考察的結(jié)果檢測考生對區(qū)域表現(xiàn)的理論分析能力;用解決問題的措施考查考生是否具備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評價地理事象的能力和相當?shù)沫h(huán)境意識。?
總之,不論試題以何種形式出現(xiàn),其根本是考查考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控制試卷難度、把握試卷結(jié)構整體性?
難度是題目對考生知識和能力適合程度的指標。它是在能夠正確回答一道試題的人數(shù)(或得分數(shù))與參加考試的總?cè)藬?shù)(或總分數(shù))之間形成的比率,通常以通過率表示。試卷的難度水平就取決于組成試卷的題目的難度。教育測量學研究理論認為,如果考試的目的是要在全體考生間進行最充分的比較,則要求分數(shù)能夠最大程度地區(qū)分考生,此時考試的平均難度應控制在0.5左右較為適宜。若要達到這一難度要求,試卷中的試題難度應分布在0.20至0.80之間。?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是帶有實驗性和學科知識組合型的新型考試,對試題及試卷難度的控制也因此有了新的含義。但無論如何,影響試題難度的基本因素如對試題涉及內(nèi)容的熟悉程度、試題所要求認知目標層次的高低、題目的信息量與可接受性、題目結(jié)構及其動態(tài)變化程度、試題的分量與時間的約束等不會改變,對新型考試的難度控制也依然基于對這些基本因素的考慮。?
首先要保證題目所考查的內(nèi)容在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nèi),并且不回避重點、焦點和熱點問題。即以各學科的主干知識(其中地理科只考查高中必修課部分)包括基本事實、原理和規(guī)律為考試內(nèi)容主體,不出偏、怪、內(nèi)容冷澀的題目;以世界熱點、焦點和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為立意中心,使試題植根于社會生活之中,既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又具有豐厚的答題素材,讓考生有話可說,有理可書。如中東問題、中國加入“WTO”問題、環(huán)境問題、西部開發(fā)問題等。?
其次,合理地安排試題次序,避免非智力因素對考試結(jié)果的不利影響。在單科內(nèi)容試卷中,試題的排序多以試題的難易程度為基準,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這是從考生答題的心理因素考慮的。因為如果考生一開始便遭遇到無法完成的難題,可能會形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對回答后面的問題產(chǎn)生不利影響,乃至造成考試結(jié)果的不真實。而在綜合科目的考試卷中,除了試題本身難易程度的影響外,還出現(xiàn)了各科目內(nèi)容之間的干擾問題。如果考生在回答每一道題之前須先判斷該題內(nèi)容屬于哪個學科,再決定從哪個角度答題,則勢必延長答題時間。這實質(zhì)上侵占了考生正常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客觀上增加了試題的難度。因此,“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卷的試題是按學科內(nèi)容和試題形式排序的,即將同一學科內(nèi)容的試題排布在一起,如選擇題是按地理科、歷史科、政治科的次序排列,非選擇題中將單科試題與綜合科目試題分開排列。這樣的安排為考生答題和教師閱卷提供了方便,減少了操作失誤的機率。?
此外,對題量和試卷長度的限制也是控制試卷難度的有效手段。試卷的長度是指考試所有內(nèi)容與完成全部答題所需時間的相宜程度。如果測試內(nèi)容不飽滿,試卷過短,則考生的成績可能拉不開檔次,或因知識覆蓋面不夠而致考試結(jié)果不公;反之,題量過大,考生即使每一道題都會做也因時間不足而無法完成,其考試結(jié)果也沒有反映出考生的真實水平。試卷的長度一般控制在中等程度的考生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全卷為宜?!拔目凭C合能力測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時間比單科考試增加了30分鐘,但考慮到考試內(nèi)容及考查的能力要求綜合變化的情況,總的題量及答題量依然與單科試卷的分量相當,以使考生能從容適應這種變化了的考試形式。?
地理、歷史、政治三個學科均已形成相對獨立完整的學科體系,各科試題的設計方法與風格、所考查知識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答題的形式與技巧也各有側(cè)重和特色。但三個學科的內(nèi)容畢竟在“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卷中聚集組合而形成了一份試卷,因此必須把握整個試卷結(jié)構的整體性。突出的表現(xiàn)是在設計試題尤其是綜合試題時,圍繞題目的主體立意編排學科內(nèi)容,而非以各科的重心內(nèi)容為中心,學科的知識服從并服務于整個試題的立意所在和價值取向。此外要保證各科知識內(nèi)容之間不提供相互暗示的信息,盡量滿足學科知識間的自然過渡等。?
注重考試語言表達的科學、嚴謹和親和性?
試題試卷是為考生展示學識、能力、超越和戰(zhàn)勝自我的意志、毅力而搭建的舞臺,考生表現(xiàn)的上乘或失敗,與舞臺構筑的質(zhì)量亦有關系。試卷應與考生之間形成可接受的、能自然交流的協(xié)調(diào)適應關系?!拔目凭C合能力測試”卷在試卷與試題的表現(xiàn)形式方面,注意使用明確、簡潔的指導語;注意地圖及圖表展示的清晰程度;使用不同字體以區(qū)分試題材料與正題的差別;在同義或使用共同材料的題目群之間分隔距離等等,盡量使試卷看起來賞心悅目,也盡量避免非智力因素對考生答題的不利影響和因此而造成的不公正考試結(jié)果。?
綜上所述,“文科綜合能力測試”試題的編制和試卷的設計編排,力圖體現(xiàn)考試的選拔性,考試內(nèi)容的綜合性、試卷結(jié)構的整體性,試題試卷難度的穩(wěn)定性和考試語言表達的親和性。作為第一次嘗試,很可能有一些良好的主觀愿望和構想在客觀上并沒有達到或?qū)崿F(xiàn),個別試題也還存在著失誤或缺陷。但終于邁出了第一步,積累了初步經(jīng)驗。希望我國的高考改革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也希望高考改革的進程因我們的共同努力而平穩(wěn)順利。?
(文章所附圖表請見2001年1月31日本報五至八版)